杨存下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命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技术性增强,有效性问题突出。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立足于两类高地、协调好两支队伍、落实到两大任务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重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是在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1]研究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重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应用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体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共性,同时又彰显了网络环境背景下鲜明的自身特点。
(一)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实践性表现的尤为突出。理论研究必须跟随实践的发展,紧密结合实践的需求。而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理论研究所发挥的作用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并且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和网络实践经验也落后教育对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要求明显增强。
(二)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性增强
网络带来了人和人之间信息传播与互动方式的真正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各种形态的思想意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但其介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等取决于实现这些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物质基础”,[2]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要求大大增加。
(三)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突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变性和不可控性明显增强,因此,影响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因素也更为复杂。首先,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作为教育主客体互动的介体,如果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势必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育客体从以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建构者,也势必会影响到网络思政教育引导的不确定性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再者,网络社区和网络人际向现实社会延伸和发展使得现实中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复杂。
二、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的实践性、技术性以及有效性问题等特点,一方面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网络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整合运行过程也是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联系便捷化。其次,网络带来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网络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和科技化建设。再次,网络带来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富现代气息和时代特色,在内容上以适应教育客体的改变和要求。
2、网络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学生交往始终是围绕学校、家庭、社区及所处的社交圈进行,“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及其周围各种环境,传统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3]网络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将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家庭、社会实现链接,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一方面,网络拆掉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打通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学生可以迅速获得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信息,信息获取空间扩大。另一方面,网络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会,优秀的教育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和帮助,从而利于大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了解社会,获得社会学习,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
3、网络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仅容量小而且还相对具有说教性和滞后性,网络拓宽了这一渠道,网络的超信息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全面,传播方式新颖快捷并具有可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适合广大学生的口味。一方面网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创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的在网上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主动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发布人、评论员和反馈人,在平等、互动中参与更容易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信息。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挑战。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信息单向性和可控性为基础,由教育者主观控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强化了教育主体的权威,但客观上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网络打破了这种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冲击着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为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和空间,客观上为以可控性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网络的多向性为教育对象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大加强。“网络的共享性和平等性有时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迟于或少于被教育者,而失去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4]面对教育对象注意力向网络转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主体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
2、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了挑战。
网络资源丰富、快速、直接,面对空前自由的网络空间,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增大。大学生群体在选择信息时盲目,接受信息时缺乏思考,接受后又缺乏消化。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带来的不仅是对大学生感官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信仰的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观念趋于模糊,道德意志趋于紧张与无奈,社会取向趋于庸俗和灰色。
3、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
网络之所以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网络的平等参与性。大学生可以对自己关心的话题如交友、聊天、购物、校内外重大事件、突发新闻等发表意见进行参与性极强的互动。网络信息传递迅速、参与广泛,对于一些小问题、小矛盾如果引导得不好,可能导致大问题,甚至形成突发性群体事件。如果教育得好,会及时消解矛盾,缓解情绪。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信息素质不足,对学生网络行为和思想心理特点缺乏认识。部分高校建立的网站,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只是高校自我宣传的窗口。
三、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的应对策略
面对网络的新特点以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应对,同时借助其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和条件,着力把网络构建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阵地。我们不仅能要占领这个新阵地,也要建设,巩固这个新阵地,以促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足于两类高地
首先,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立足于学校自觉建设的思政宣传教育网站。思政宣传教育网站应当积极发挥网络的引导、交流、服务、管理功能,主动融入网络、利用网络,为学生打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网络平台。立足于学校自觉建设的思政宣传教育网站一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开设导向正确、丰富多彩、人人参与的网络频道,加强思政教育网站精品建设,唱响思政教育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积极利用主题网站和特色网站,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思政教育主题和特色网站应以占领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为己任,引领校园和谐文化为宗旨,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将教育、管理、服务、实践四大功能熔为一体,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其次,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立足于学生自发形成的校园网络公共论坛。由于校园网络公共论坛具有载体新、容量大、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论坛、贴吧、留言板、聊天室、博客、邮件、QQ群等校园网络公共论坛逐渐成为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群体交往以及信息交流的重要网络媒介,因此相应地,校园网络公共论坛也应当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阵地之一。一方面,校园公共论坛为大学生关注校内外热点和了解社会提供了发表意见、相互讨论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校园公共论坛中各种消息的快速传播也容易造成群体性的情绪波动,甚至导致游行、集会等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的稳定。立足学生自发形成的校园网络公共论坛,应做到:主动导贴、积极跟帖、适时结贴,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因势利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学生们做到正确理解、正确对待。
(二)协调好两支队伍
首先,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网络操作技术,通过培训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应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资源。高校应建设一支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心理辅导医生、网络中心职工及校园网站站长在内的教育团队,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以适应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进入学生的网络世界和思想领域。
其次,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协调好网络技术工作队伍。一方面,可以加深网络技术工作队伍的工作程度,综合运用丰富的网络信息以及多种媒体元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研制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大学生在使用软件的同时,也接受着软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潜在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网络技术工作队伍的工作范围,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国内国际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研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三)落实到两大任务
首先,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重视建设。一是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要统筹考虑,既要注重网络建设,又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投资建设、改建、扩建校园网时,要考虑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二是网络思想教育要结合校园网的建设来进行,克服盲目性,防止“另起炉灶”,要稳步推进,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三是要综合利用各种宣传教育资源,注意发挥网络与电视、报纸、广播等其他宣传教育阵地不同的教育功能,取得整体的宣传效果。
其次,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重构应强化管理。一是建立网络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宣传教育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安全保卫和网络技术等部门要齐抓共管,保证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二是要明确学校各有关部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努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机构、各个部门分工负责,覆盖到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三是要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动资金、必要设备资金以及日常运行经费,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3]牟勇.信息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构建[J].现代商业,2009,(23).
[4]徐美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