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一设想“一畅一阻”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不同一设想“一畅一阻”的反思

徐欢平

徐欢平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311800

一、缘起

知识结构化成认知结构,这是由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来实现的。数学教学不应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来接受、理解和掌握,而是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过亲身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知识。在学习了《射线和角》之后,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这一内容。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认为教学目标可以从两方面来确定:(1)知识目标:①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单位“度”;②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③利用量角器画规定度数的角。(2)技能目标:通过尝试量角,在具体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虽然量角器的使用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但是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已经看到过甚至用过量角器,鉴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是谈话引入,引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二是能用量角器量测量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项任务:①学生各自在草稿纸上画一个角并尝试量角;②同桌交流测量角的过程、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③集体交流,归纳总结量角的过程方法,同桌检验。三是让学生学会画角。这一环节我又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①尝试画规定度数的角;②集体交流,讨论总结画角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二、实施过程

拿着准备好的教学预案,我走进了四(1)班,按着我预设的环节,开始落实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时间可能会来不及,那样的话,“画角”这一内容只能放到下一节课了。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四(1)班的小朋友对量角器非常熟悉,当我要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任意的角,并用量角器量角时,我猜想小朋友量的方法可能会五花八门,量出来的角度与实际的角相差会很大。但是在巡视他们量角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量角的方法都是比较正确的,速度也比较快,短短几分钟,小朋友们就完成了任务。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中,四(1)班的小朋友表现一直很棒,短短的35分钟,我预设的几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了。带着一份欣喜,我离开了四(1)班的教室。

下午,我带着同一个内容,走进了四(3)班的教室。有了四(1)班成功的试验,我满怀信心,心里觉得很轻松。根据我的了解,我认为四(3)班的小朋友上课更专注,主动性更强,理所当然这节课应该更顺利、更省时。同样的引入,同样的环节,当我请小朋友在自己纸上画一个任意的角,并用量角器测量时,本觉得是很轻松、很简单的事,我也偷了点懒,没有走到小朋友身边巡视,静静地等待他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露出自信、自豪的笑脸。可是过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两只小手,孤零零地十分胆怯地立在那里,小朋友们也紧锁眉头,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量角器,似乎遇到了困难。看着教室后面的钟,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我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走到他们身边,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连最基本的量角的方法都不清楚,有的是量角器的中心没有与角的顶点对齐,或者是角的一条边没有与量角器的0刻度边对齐,就在读度数了,这样一来,明明是个比90度小的锐角,到了他们的手中,却变成了一个比90度大得多的钝角。就连我最得意的几个弟子陈天其、姚高炜、徐颖韬也拿着量角器不知所措。看着他们一个个不知所措的表情,我心中顿时火冒三丈。怎么办?如果再这样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但如果由我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又回到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改变了教学策略,便说:“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怎样量角,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量角的。看书以后,你认为自己会量了,再把刚才的角量一量。”因为有了刚才失败的教训,孩子们看书的劲头可大了,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忙着在用量角器量角了,还不时地介绍比较各自的方法……由于事出意外,“画角”这个内容只能留到下一节课了,我带着遗憾、困惑离开了教室。

三、教学反思

本以为有了四(1)班成功的经验,只不过是在四(3)班进行再一次的“重播”,预想着重播会更顺利、更省时,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这说明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班级情况的差异,结果也会迥然不同。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即使代替了个体活动,也无任何创新价值。因此,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创新,即使是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学生也无济于事。《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发展的特点,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设计、统一的标准去对待、衡量、评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及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之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了解他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对量角器有多少了解,有几个小朋友已经能熟练地使用量角器或有几个小朋友对于量角器是一无所知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哪几个知识点是难点或重点?教师要设计怎样的几个环节来突破?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起点设计不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新知识,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的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民主化、学习行为主体化。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启发性、探究性教学方法,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盲目地模仿和记忆,将学生置于课堂活动中心,通过设疑、发问、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和多向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广阔的空间。教育家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主动构建新知识。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任意的一个角,尝试着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教师巡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发现了问题,以便在交流讨论中自主构建知识。当学生尝试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把自己获取的知识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与小朋友一起讨论交流,初步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使学生对量角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经过老师的引导补充,使“量角”这一过程彻底明朗,准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构建、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对所学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

第三,教材是学习的根本,必须用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从课本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的旧教法已不多见,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现时最流行的教法。但是,探究式的教学并不是我们唯一的教学模式,仔细分析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孩子,培养他们如何读书、如何从书本上自主地获取知识也非常重要。像“射线和角”、“四则混合运算”、“角的测量”等知识,一方面没有多少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些知识的要点教材上讲得很清楚,没必要在课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我们说,作为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也不能放弃教材,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在体现教材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有机地将它作为教学资源。

正如这堂课,两个班级教学内容相同,情况大致相似,而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要简单地以自己的想法轻轻带过,而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环节的“不顺”,认真分析,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理解。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还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书本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因为有了“阻碍”学生看书才会那么主动、认真。作为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疑点,学生才更有兴趣去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