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涛李承炎王斌
(重庆市巫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4700)
【摘要】目的:通过描述疫情流行特征,寻找暴发的可能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对一所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共报告水痘临床诊断病例41例,罹患率10.88%。发病人数有年级聚集现象。结论:学校未开展晨、午检及首发病例隔离不彻底是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54-0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临床以发热及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征,平均潜伏期14天,传染性极强,一旦暴发如控制不力,发病较多,蔓延扩散风险高。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疫情[1]。现将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疫情,该校位于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七社,福田镇距巫山县城64公里,辖21个村43405人。下田小学位于该镇天宫村七社,距场镇8公里,全校共有7个年级7个班(含学前班1个),各个年级均只有1个班;全校有学生358人(均为走读生);其中学前班53人,一年级51人,二年级56人,三年级52人,四年级43人,五年级51人,六年级52人,有教职工19人(无发病),无校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疱疹,个别患者有发热(大于38度)、头痛等现象,无其它并发症。
1.2方法:现场制定统一调查表,主动搜索学校所有病例,病例诊断依据《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统计本次疫情的发病情况、人群分布、班级分布以及免疫史情况。
1.3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经过Excel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病情况:首发病例于9月4日发病,共发病1例,9月17日-9月23日为发病高峰,共发病27例,占发病总数的65.85%。见图1。
2.4免疫史情况:41例发病学生均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
3控制措施
所有病例均在当地卫生院实施门诊输液等对症治疗3-5天,病情好转后居家休息,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方可返校上课;开展学校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重点要做好教室通风与换气,切断传播途径;开展晨午检工作,每天由学校教师在乡卫生院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学生晨午检,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学生开展以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讨论
4.1暴发原因分析
首发病例隔离不彻底,现场调查有8名病例,已结痂,但学校未进行登记,报告,隔离等一系列措施;学校无校医,疫情监测不灵敏,出现疫情之前,学校未开展晨、午检及因病缺勤追因等工作,调查期间仍然有学生带病坚持上课;疫情信息不通畅,从出现首例水痘病例至疫情爆发,该镇医疗机构未报告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部分患病学生在该镇天宫村村卫生室就诊,但该地无一例疫情报告;免疫接种史空白[3]:学校未开展过水痘疫苗免疫接种,易感人群较多,一旦传染源进入,容易引起暴发。
4.2工作建议
水痘虽未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但传染性强,极易在中小学、托幼机构引起暴发,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此次疫情的暴发提出以下建议:水痘为疫苗可预防疾病,政府可考虑将其纳入儿童常规预防接种[4];学校的晨午检工作是疫情监测的重要环节,建议将其纳入学校常规考核工作之一;可将水痘纳入传染病常规监测病例进行报告,以提高监测灵敏性;对因病隔离学生,由于家长担心其学业而要求带病上课,建议学校给学生、老师予以补偿完善补课机制确保病例隔离彻底[5-6]。
参考文献
[1]金连梅,冯子健,2005-2006年全国水痘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4):251-255.
[2]王丽君.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11,05(3):131-132.
[3]黄瑾,徐敏钢,上海市闸北区人群水痘免疫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64-3772.
[4]甘霖,王明丽,赵俊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2):189-193.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02.017.
[5]王青海,蒋长会.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11,05(2):88-89.
[6]郑庆鸣,曾华堂,王铁强等.深圳市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9):9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