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兰周雪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510080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腋静脉
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病人,可有效地减少反复穿刺地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我科自2007年1月为肿瘤病人行PICC导管置入术以来,置管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其导管异位仍时有发生,是PICC导管置入术操作中十分棘手的问题。现对这3例头静脉置管异位于腋静脉的案例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月25日到2013年7月8日,共置管450例,头静脉置管68例,其中3例异位于腋静脉。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18岁,均为单侧股骨骨肉瘤。
1.2材料
导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以硅胶为材料的三向瓣膜式PICC(4Fr)单腔导管。
1.3置管方法及结果
由持有PICC穿刺证书的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例1常规置管,送管时有阻力,于边用生理盐水冲管边送管,可送至预定的长度35cm,抽吸有回血,冲洗导管,拔导丝,常规处理后,患者无诉不适,拍X线胸片示:导管在锁骨下折回腋静脉8cm。
例2常规置管,送管时阻力大,于调整体位,边用生理盐水冲管边送管,后送至预定的长度,抽吸有回血,冲洗导管,不拔导丝,固定导管,患者无诉不适,拍X线胸片示:导管在锁骨下折回腋静脉13cm,导管末端2cm处再次反折。
例3常规置管,置管顺利,抽吸有回血,冲洗导管,拔出导丝,常规处理,患者无诉不适,拍X线胸片示:导管在腋下折回腋静脉10cm。
1.4处理
例1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拉出11cm,再重新置入,于使用生理盐水边脉冲方式冲洗导管,但阻力很大,置入导管长度25cm处,不能再送,改变体位,仍无效,患者自诉送管时穿刺口疼痛,余未见不适。
例2患者置管上肢取外展位,与躯干成钝角,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拉出16cm,再重新置入,送至锁骨下存在较大阻力,退管3cm,于使用生理盐水边脉冲方式冲洗导管,边送管,可送到预定的长度,使用此导管间歇注入生理盐水200ml时,穿刺口有少量谈红色液体流出,患者自觉腋窝发凉。再次拉出导管16cm,让患者置管上肢取外展位,与躯干成钝角,约30度左侧卧位,再置入导管长度28cm,让患者取平卧位,送管顺利,使用此导管间歇注入生理盐水200ml,穿刺口有无液体流出,患者自诉送管时穿刺口疼痛,余未见不适。例3患者置管上肢取外展位,与躯干平面成钝角,在此导管脉冲式注入生理盐水100ml,最后正压封管,患者未诉不适。
1.5结果
处理后拍X线胸片,例1导管末端在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30天后输液时患者感觉肩部疼痛,予拔管处理,患者症状缓解。例2、3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段,未发生再次异位,静脉炎等并发症。例2,患者导管至今仍在使用中,未诉不适,例3留置时间300天,至化疗结束后顺利撤管。
2讨论
例1,由于导管从胸外静脉退出后与锁骨下静脉有约30度夹角,而去除导丝后的导管缺乏韧性,导管仍有进入异位静脉的惯性而难以进入锁骨下静脉,故此类复位较为困难[1],最后导管退至锁骨下静脉进行使用,锁骨下静脉管径及血流量远远不如上腔静脉,如长时间输入高渗透压、高浓度的液体或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易导致静脉内膜损伤,进而发生静脉炎及血栓,导致患者肩部疼痛而拔管。例2没有撤导丝的导管存在一定的硬度,加上冲管能把静脉瓣冲开,减少阻力,能够再次送管。在第二次送管时,根据患者自觉腋窝发凉的主诉,穿刺口的渗液,我们认为可能再次发生异位,因此进行第三次送管。例3,我们在例1的经验中,采取另外一种处理方法,让患者改变体位,予快速脉冲式冲洗导管,这样能产生正、负压形成涡流,使导管末端在血管内快速摆动,加上重力的原理,血流方向,使其到达预定的位置。
3体会
头静脉在肩部上端,静脉瓣多,通常比较狭窄,与腋静脉形成锐角,送管时容易发生送管困难的情况,而且容易进入腋静脉。操作时,如遇到阻力时,切忌暴力送管,可让患者放松,或改变体位,穿刺完毕,务必拍片以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尽管置管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其导管异位仍时有发生,导管异位的处理方法仍需探讨,根据文献,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把导管拔出一定长度,再次送管,而到了上腔静脉,也有复位失败而退至锁骨下静脉。例3的处理方法国内未有人报道,此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具有可行性,同时避免如例2的可能发生的再次异位,或如例1的送管困难不能到达上腔静脉,减轻患者再次置管带来的穿刺口疼痛不适,但如果处理失败,已撤导丝的导管,质地软,可能同样存在再次送管困难。或者可将在病房穿刺改为在具有X线透视设备的操作室进行穿刺,或者穿刺完毕后先透视再拔导丝,及时了解导管部位,如导管异位可在导丝的支撑下边行x线透视边调整导管部位,以及时发现和避免导管异位的发生[2]。发现导管异位时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输入的药物对周围静脉造成损伤及血栓形成[3]。
参考文献:
[1]何澜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异位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复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4):125
[2]陈向荣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位14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68
[3]唐飞等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回折二例.临床误诊误治,2004;17(8):595
作者简介:周惠兰女广东19820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师临床护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