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巴晓杰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471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绵城市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其已经成为我国新兴的城市形态,也是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配套设施,其依据生态、环保的理念,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不管是水系湿地,还是地块内部设计,都成为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工程,并在众多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建设政策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中国特色;海绵城市;新兴趋势;实践研究

一、“海绵城市”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深远意义

海绵城市的理论从提出到发展至现阶段,其内涵也不断地变化、丰富并完善。国际上对于海绵城市的概念不一而论,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即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是一种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前提的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它使城市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具备超强的吸附能力与弹性,能够很好地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修复并恢复受破坏的水体与其他自然环境,并运用低影响开发的措施来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并使城市的洪涝灾害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与减少。

海绵城市的理念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只排不用、只排不蓄的缺点,通过人工沟渠、绿色屋顶、绿色广场来积蓄雨水,使其渗透并滞留:通过自然或人工的生态滤池来净化水体,过滤污雨水:并将积蓄、净化过后的雨水充分利用于景观水体补充、道路清洗、绿地浇灌等,是传统的工程治水转变为更为先进科学的生态治水,通过自然生态与人工科学的完美结合,实现城市的水环境大幅改善与优化。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趋势及其经验成效

(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趋势

自海绵城市理论引进以来,我国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以厦门海绵城市的建设为例来分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趋势。厦门属于海湾城市,在早期的城市建设中,其主要流域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天然水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水环境的渗透、蓄水、净化能力大幅下降,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差,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系统十分脆弱。同时,厦门的湾区污染与洪涝等水问题多且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品质的提升。通过引进海绵城市理论,对厦门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使得厦门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问题得以良好解决。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成效

(1)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贯穿城乡

当前我国对海绵城市的实践与研究开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通过实现海绵城市战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累积宝贵的教训与经验,并使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得到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大幅增强。

(2)对试点示范工作大力扶持

我国海绵城市战略的推进是以试点示范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主,通过政策与财政上的大力扶持,有效推进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为缓解我国城市内涝、强化雨水收集利用、转型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海绵体规划建设城市的范例与探索,并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情与积极性。

(3)实现政府、社会、市场的有效分工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众多城市部门,只有通过促进公共项目实施、强调部门广泛参与、提升社会市场认知,才能有效地广聚财力,实现海绵城市的完美建设。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应转变并下放自身职能,充分释放并挖掘市场机会,激发市场与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通过政府、社会、市场的有效合理分工,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巨大社会推力。

(4)根据核心需求实现技术的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通过对城市雨水的系统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旱涝与水资源问题,并实现了对雨水的充分利用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针对城市的核心需求,不仅充分合理地利用了现有技术,更实现了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更新。如针对城市常见的积水、雾霾与热岛问题而研发的JW生态铺面,就能通过铺路的过程实现对以上三个城市问题的有效缓解。

三、问题讨论与建议及趋势展望

(一)问题讨论与建议

(1)海绵城市的建设应遵循中央会议精神

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应确立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即争取实现70%左右的雨水渗透与积蓄;其次,充分借鉴国内外优先经验,因地制宜;第三,推进区域整体治理,实现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统筹考虑与系统治理;第四,做好总体规划,并分布落实实施。最后,各级城乡建设部与城市应当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升日程,全面启动。

(2)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应当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全局的战略规划,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整个过程。首先,要引入垂直园林与弹性城市的设计理念:其次,实现水生态景观再造、美化与社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第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实施相应政策;第四,实现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3)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解决多规合一问题

建设海面城市,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水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良好规划,并处理好多规合一的问题,通过专项规划,实现个部门规划与分区规划的良好衔接,从而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顺利实施。

(4)避免各种极端误区

在海面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万能论、无用论或者灰色派、绿色派等极端误区,应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低影响开发,结合必要的灰色基础设施来实现对雨水的渗透、滞留、蓄水、进化、利用与排泄,从而实现高效能的绿色与灰色结合,进而最大化地实现海绵城市的理想模式。

(二)趋势展望

长期来看,我国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必然向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转变。无论是工程界、学术界还是政府管理者都已经清晰认识到原有的目标单一、高碳排放、高污染、粗放型的雨水排放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但从一些雨水管理领先国家的推进经验来看,这一转变和新体系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管理理念、政策机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重点支持,必须建立系统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和培育新型的产业等等,期望短期内快速见效恐欲速而不达。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正是向这个方向转变迈进的一大步和跨越式发展的尝试。这就难免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出错,我们应该让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成为“美丽中国”和未来“绿色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和一种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的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为我国人民共谋宏伟福祉共创安康环境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奠定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

结语

实施海绵城市战略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和更新的重要内涵。通过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我国弹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增强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参考文献:

[1]李彤碉,牛品一,顾朝林.弹性城市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5):23—31.

[2]仇保兴.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3]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