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

胡晓桂月玲王晓娟郑艳

胡晓桂月玲王晓娟郑艳(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性昏迷患者共3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脱离昏迷状态,并配合护理人员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神经与紧张、正负性情感、认知功能、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因子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昏迷护理急诊

目前,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外部因素导致的伤害越来越多,其中,以颅脑外伤为著,根据文献报道,颅脑外伤占10%~20%,随之重大外伤导致的昏迷比率也日渐增加。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是比较常见的急症,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及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是否能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也必不可少。为此,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性昏迷患者共34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性昏迷患者共34例,其原因为交通事故者22例,打架斗殴者7例,坠落伤5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23~59岁。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

1.2方法

所有患者一入院均进行积极的抢救,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治疗;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应将昏迷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帮助患者侧卧位,以防呕吐导致窒息。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脱离昏迷状态,并且配合护理人员完成问卷内容,同时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疏导,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均在脱离昏迷后实行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1]。具体内容:每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和病情,消除患者顾虑,回答患者疑问,并且劝说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对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行为给予纠正和指导。对于家属也应该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让家属帮助配合和支持,一起帮助患者走出困境,走出心理阴影。患者还需要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音乐治疗与按摩缓解焦虑的特定穴位来放松心情。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比较(详见表2-1)。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的调查,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干预前和干预后评分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详见表2-2)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干预前后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比较(x±s)表2-1

*为P<0.05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表2-2

*为P<0.05

3讨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提高,根据研究报道,患者心理健康提高后,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2]。其实,这样的心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适用于各种急症、危重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干预可以加强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加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通过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了解,为以后的行为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再者,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治疗的依从性,对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散注意力的作用:把患者的注意力从治疗的情景中分散开,对减轻条件反射性的躯体症状和焦虑很有帮助。肌肉放松作用:通过放松训练,自我调节心境,达到精神、身体放松,转移患者注意力的目的[3]。精神放松意味着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身体放松可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减少因紧张导致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

心理准备的作用: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向患者解释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以及出现该症状时的急救方法和应对措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的作用: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大的安慰,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并且,有些心肌梗死患者的消极情绪是十分严重的,心理情绪不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4]。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的身心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来达到巩固治疗效果的目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与药物治疗达到协同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伍艳兰,殷长宁.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89.

[2]夏丽莉,叶爱武,李文玲,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7-29.

[3]彭军,蒋柳洁.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39.

[4]赵晋湘,吴霞,杨屿卉,等.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和幸福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