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与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眼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与预后

刘剑

刘剑(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116300)

【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203-02

【摘要】目的讨论眼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与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进行临床研究。结论眼睑鳞癌在病程早期可侵犯眼轮匝肌,其后可侵犯眼眶内组织或转移至颌下淋巴结或腮腺淋巴结。但是,眼睑鳞癌出现转移的时间比其他部位鳞癌晚些,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眼睑鳞状细胞癌罕有转移,有较好的预后。如侵犯眶内组织,并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关键词】眼科鳞状细胞癌治疗

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在眼睑3种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占第3位。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19.9%,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可自发,也可起自原有病变如上皮内癌、光射性角化病和激光治疗后。

病因

通常发生在局部炎症或瘢痕病损的基础上,可见于日光性角化病、久治不愈的眼睑皮肤热烫伤以及放射治疗皮肤灼伤后,或伴有着色性干皮病等。一般认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刺激有明显关系。

牛膺筠等研究发现p53基因突变在眼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第7外显子248位点的突变与眼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复发)无关,且浸润性鳞癌与原位癌之间突变率无明显差异,表明p53基因突变在眼部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起作用,与肿瘤的进展无关。

牛膺筠等报道CD44V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眼部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表型、浸润及转移相关,在眼部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2.9%,明显高于正常皮肤(0.0%)和乳头状瘤(15.0%),差异有显著性。在眼睑眼部鳞状细胞癌中,I、Ⅱ、Ⅲ及Ⅳ级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4.3%、100.0%及100.0%。随着病理分级的降低,CD44V6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从而使瘤细胞获得浸润和转移新的生物学行为。CD44V6蛋白高表达者较无表达或低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CNA平均指数随眼部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降低而逐渐增加。CD44V6与PCNA蛋白(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核内蛋白,与细胞增殖有关,表达呈正相关,CD44V6蛋白、PCNA指数同时检测可作为判定眼部鳞状细胞癌肿瘤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两者检测可能对判定患者的预后有临床参考价值。

牛膺筠等研究发现提示眼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凋亡抑制基因bcl-2无直接关系,而p16蛋白在调控眼部鳞状细胞癌的生长中起到一定作用。

组织病理学

鳞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深层呈浸润性生长至真皮组织内,形成不规则的上皮组织团。癌细胞依不同的增殖和分化程度,表现各异。分化比较好的细胞,细胞为多边形,有丰富的嗜伊红胞质,细胞核大小不等,核染色质深浅不一,病理核分裂现象明显可见,细胞间桥清晰。低分化或未分化鳞癌,细胞逐渐向角化分化,开始阶段以角化珠的形式出现,以后表现为角化不良或单细胞不全角化。未分化鳞癌,细胞呈梭形,胞体较小,核深染,细胞之间可相互吻合构成片状或巢状。

国内常根据肿瘤组织病理将鳞状细胞癌分3级。鳞状细胞癌工级:癌细胞多分化较高,为成熟的鳞状细胞,可见细胞间桥或以增大的棘细胞为主,癌细胞染色较淡,细胞质嗜酸,细胞核较大,可见核分裂象,癌细胞巢内常有角化珠或不全角化,也常见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鳞状细胞癌Ⅱ级:癌细胞多分化较低,细胞间桥多不清,细胞核有异型,核分裂象常见,癌细胞巢内可见角化不良的细胞,无角化珠。鳞状细胞癌Ⅲ级:癌细胞分化低,多较小,呈梭形,细胞间桥消失,细胞核深染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多见。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Borders和Edmondson根据肿瘤分化细胞的百分数分为4级:I级,分化细胞超过75%;Ⅱ级,分化细胞超过50%,低于75%;Ⅲ级,分化细胞超过25%,低于50%;Ⅳ级,分化细胞低于25%。近代认为除分化细胞的数目外,肿瘤细胞非典型的程度及侵犯的深度等对恶性程度的确定亦是很重要的因素。

临床表现

鳞癌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上、下睑均可以发病,但以下睑较多见,好发于睑缘皮肤黏膜移行处皮肤棘细胞层。早期可表现为局限性小结节或粗糙角化斑块,逐渐发展可形成质硬、隆起状,表面中央有溃疡及结痂的肿块。因鳞癌组织含有较多的角质,故外观可有珍珠样的光泽。典型的肿瘤组织边界不规则,边缘无色素,因边缘饱满,常可外翻,底部高低不平,并可有组织坏死和感染。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伴有疼痛。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生长快,晚期病变向深部扩展,破坏眼睑及眶内组织,甚至蔓延到颅内。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血液转移不常见。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溃疡型:溃疡较深,底部坚硬、充血、高低不平,溃疡边缘比较饱满外翻,呈火山口状,常合并感染,恶臭,浸润性强。菜花状或乳头状:癌组织色白而脆,肿瘤向表面发展,表面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而基底广阔,表面若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预后

眼睑鳞癌在病程早期可侵犯眼轮匝肌,其后可侵犯眼眶内组织或转移至颌下淋巴结或腮腺淋巴结。但是,眼睑鳞癌出现转移的时间比其他部位鳞癌晚些,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眼睑鳞状细胞癌罕有转移,有较好的预后。如侵犯眶内组织,并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参考文献

[1]刘祖国,赵堪兴.眼科学基础(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杨德旺.眼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