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历会张美君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初探拔除导尿管的不同时机对妇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解小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妇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采用随机的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例,对照组58例,实验组患者于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患者不论膀胱是否充盈即拔除导尿管。记录拔除导尿管后解小便排便时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拔出尿管后2小时内排便尿潴留发生率为0%,对照组拔出尿管2-6小时内排便尿潴留发生率为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时拔除导尿管,解小便时间短、尿潴留发生率低,是拔除导尿管的较佳时机。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潴留;妇科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98-02
留置导尿管常用于妇科手术后,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听流水音、按摩下腹部、热敷膀胱区、肛塞开塞露,安置导尿管过程中的无菌原则以及留置过程中的间歇性等[4],这些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普遍存在较繁琐、闭管排尿,而忽视了拔除导尿管的方式[1,2],以至于部分留置导尿管患者术后拔管后自行排尿困难,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又可能需要再次导尿,增加了护理机制为膀胱空虚时逼尿肌处于轻度的收缩状工作量以及患者的住院费用。笔者关于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对尿潴留有何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妇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术后留置导尿管;②排除泌尿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手术过程中对膀胱周围神经造成损伤;②术前已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例,对照组58例,年龄20~56岁,平均(30.5±6.9)岁;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卵巢囊肿剔除术5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手术时间60~240分钟,平均(82.6±10.9)分钟;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2~48小时,平均为(20.5±4.3)小时,采用16~18F的气囊导尿管。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留置导尿管常规方法导尿成功后,常规进行间歇性闭管排尿以锻炼膀胱反射功能[3]。实验组患者于医师下达拔除导尿管医嘱后,于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时,以无菌注射器抽尽气囊导尿管中的液体,拔除导尿管,嘱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患者于医师下达医嘱后不论膀胱是否充盈,与实验组相同的方法拔除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能自行排尿以及借助按摩下腹部、听流水音、热敷等诱导方式后自行排尿为成功排尿,借助上述诱导方式后仍不能排尿需再次导尿为尿潴留。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62例患者均能自行排尿、无1例尿潴留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0%;对照组58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尿潴留,需再次留置导尿管,尿潴留发生率为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科手术拔除导尿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是目前困扰妇科护理人员的一个问题,也是妇科护理研究的热点课题。因此,实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听流水音、按摩下腹部、热敷膀胱区、肛塞开塞露等[4],这些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普遍存在较繁琐、影响患者舒适度。因此,寻找简单、有效的拔除导尿管方式迫在眉睫。生理排尿机制为膀胱空虚时逼尿肌处于轻度的收缩状态,膀胱有较大的伸展性,少量尿液积蓄于膀胱时,借助自身调节机制可使膀胱内压稍升高后又很快回落。当尿液继续积蓄,使膀胱内压达到阈值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沿盆神经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后尿道又刺激尿道感受器,形成正反馈,尿道外括约肌开放,尿液由膀胱内压驱出。相关研究表明,正常生理状态下,膀胱内尿量达150ml左右时即有膀胱充盈的感觉,尿量达250ml时即有尿意,450ml时则可引发排尿。
基于上述生理特点,笔者建议于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可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使患者自行排尿。若于膀胱空虚时拔除导尿管,因此时膀胱内压较低,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此时患者未排尿,易出现依赖心理,从而出现尿潴留。本研究中实验组无1例尿潴留发生,对照组有5例出现尿潴留需再次留置导尿管,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应用时需把握好时机,患者有强烈尿意时就即时拔除导尿管,以免过量尿液潴留于膀胱内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从而引发继发性尿潴留。
【参考文献】
[1]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11(10):12.
[2]刘培燕,刘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7,8(3):2540.
[3]赵锦秀,邓晓杨,赵秀梅.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5(2):6975.
[4]胡瑶瑛,王岩,王静波.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5):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