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目的:对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不同方式干预,观察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患者并发症,最终确定优质护理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为(3.25±1.25)d,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为(5.15±2.12)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患者1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5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讨论:对颅脑外科术患者施以新型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可使患者预后效果改善,使并发症产生率降低。
【关键词】颅脑;外科术;引流;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197-01
颅脑外科术一般针对重症患者,这种手术对患者影响较大,颅脑外科术患者术后一般会留置引流管,这种做法可对患者颅内压力进行调整,使患者并发症产生率降低,使患者预后质量进一步提升。颅脑外科手术在对患者干预过程中,引流管综合护理可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几率,起到并发症防范作用。为验证引流管理护理后患者预后效果,采取新型护理方式与基础护理方式进行对比,开展本次实践,结果显示新型护理方式效果较为理想,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方式划分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共计选择80,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5/35人,患者年龄在26-68岁间,平均年龄为(46±2.12)岁。患者手术类型为后颅凹肿瘤切除术,上半球肿瘤切除术、其他颅脑手术,人数分别为25、24、3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施以新型护理方式干预:
1.2.1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引流装置进行高度及压力调整,实现最佳引流状态[1]。对引流管进行妥善保管,做好相关防护处理,防止引流管由于患者头部活动而产生滑落问题,若已经产生引流管脱落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1.2.2观察患者引流管引流液流速、形状及其颜色,若引流颜色不断加深,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问题,若引流液变得浑浊,那么患者颅内可能出现感染,若引流液速度减缓,患者颅内可能引发引流液凝固问题,护理人员需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2]。采取科学方式调整引流液释放速度,若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可加快引流速度,若患者出现乏力等问题,那么患者需将引流液释放速度减缓。
1.2.3护理人员需及时将引流管中的异物清除,防止引流管受到压力而弯曲,必要时可将引流管更换,操作需保障无菌。引流口变化是护理人员着重注意的问题,若在必要情况下可培养细菌,查看患者是否产生颅内感染[3]。护理人员需将引流袋定期更换,对病房做好消毒。
1.2.4必要情况下为患者调整卧位,防止压迫因素致使引流管引流受阻,定期对患者引流情况进行巡查,若出现引流阻塞应当做到及时处理,保障引流管引流通畅。
1.3观察指标
护理过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其中包括患者护理满意度、置管时间、并发症产生率等[4]。患者满意度评价可划分三个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利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利用表示,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为(3.25±1.25)d,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为(5.15±2.12)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对比明显。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对比
2.3两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1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5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颅脑手术为外科常用手段,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可能伴随一定并发症,比如出血、水肿、感染,这些问题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所以术后一般为患者留置引流管,并对术后颅脑积血进行清理,使脑膜刺激降低[5]。术后引流为其中重要环节,对护理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应当针对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本次研究针对常规护理方式上施以新型护理方式干预,着重对引流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为引流速度、引流颜色、引流管形状,定期观察引流液流速,定期更换引流袋,立足实际,站在多角度做好全面护理工作。护理后,不同干预形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产生率、置管时间呈现明显差异,新型护理方式三项指标均优于基础护理方式,为推动临床护理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采取新型护理方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使临床护理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田冰锋,魏小兵,冯波,张春满,肖伟.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02):128-133.
[2]黎勇夫,陈艳君.闭合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脑水肿的研究及其与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生成、AQPs表达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02):145-148.
[3]田春梅.探讨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6):3294-3295.
[4]贾月姣.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管道的观察与护理[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02):212-214.
[5]于荣国,李传醋,彭玲.低氧耗超长管Bain回路在颅脑外科术中应用的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