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心病人群在住院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特点,找到有效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80例老年肺心病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次心理护理后,老年肺心病住院患者情绪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老年肺心病人群在住院期间,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情绪都会有很多改变,加之年龄大小、健康水平、医学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重视老年肺心病人群入院后心理护理工作对临床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老年患者;肺心病;心理特点;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支气管或肺动脉发生慢性病变后使得肺循环阻力增加,形成右心负荷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右心衰的疾病类型,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1】。这类患者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疾病多因慢性、反复发作或者长期持续,患者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因而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近期曾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后,共纳入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58.5±14.8岁;病程5.7±1.5年。
2心理特点分析
2.1孤独、焦虑感:许多老年人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缘故,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像电脑、pad、电话等社交工具比较陌生,从而喜欢独居、人际交往变少,生活空闲时间无事可做,或与子女分开距离较远,或身体心理等原因导致的行动不方便,这些因素常常使老年人感到孤独,心理形成一种隔绝感或孤独感。另外,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加重、自理程度改变等的影响,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因为患病后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导致行动不便,不愿意麻烦人,从而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更加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和朋友,整天只想呆在家里。
2.2敏感、失落感:基本上老年人从工作岗位退休下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表现为回家后沉默寡言,表情淡漠,对身边及家庭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或表现为愤世嫉俗,脾气暴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对身边的事物都看不顺眼,对各类问题喜欢从反面的角度分析等。部分患者总以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严重此心理多在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在低声说话自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
2.3恐惧、急躁感:老年人随着年纪不断增大,机体能力逐步下降,各类疾病慢慢出现,从而老年人从内心对疾病和衰老、死亡都有一种恐惧感。有些的老年人虽然感觉身体不适,但顾忌家庭经济状况,怕增加儿女的经济负担,或担心儿女嫌弃自己,甚至觉得“人老不中用”,不愿意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小病拖成大病。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会不断增加老年人对未来和疾病的恐惧感。肺心病患者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大脑皮顶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下降。促使呼吸衰竭发生:夜间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故患者夜间更为恐惧不安。
3心理护理方法
3.1注重患者需求,加强语言沟通。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充实的专业知识是获得信任的关键【2】。沟通的目的是取得老年患者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开展护理工作之前,我们护士不仅要多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与特征,并且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直接保持充分的信任感,了解他们潜在的护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他们自身抗击疾病的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促进身心健康。
3.2开展健康教育,保持其与社会的接触。首先要通过各种宣教形式向他们普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常识、治疗及用药原则、康复锻炼方法,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增加自信心。其次还要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遇到什么事情能主动与我们医护人员交流,避免负面情绪积累,调节心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价值观,控制自己不良情绪。最后主动帮助他们与同龄人及新生事物接触,消除寂寞感和空虚感。鼓励他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以跳舞,打太极拳、或者漫步都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也可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3】,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从而减少因担心疾病所致的恐惧感。采取各种方法使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与社会的接触,并从与社会、与他人的接触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消除孤独失落的情绪及无所事事的空虚感。
此外久病后患者依赖性增强【4】,因反复多次住院的患者,常常会顾虑出院后复发而不愿意按期出院.这时应该同医生及家属一起为患者制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院外防止复发的措施,同时指出住院与在家休养的优缺点,使患者解除疑虑。安心出院。
良好的护理方式方法对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此次在进行传统方式的健康知识教育时,注意避免流于形式,避免言语生硬,在宣教过程中积极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从而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既给了患者安慰、希望、支持和鼓励,消除其对治疗方法的疑虑,又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识教育的效果。患者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用途。在生活方面,护理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亲人般的关怀和照料,从每个细节入手,提高护理服务技术,提升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生活品质,注意与患者交谈时的言谈举止,以文明礼貌的态度、温和的笑容、平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了较好的护理服务态度,
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接受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召玲.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4):287-288.
[2]罗艳,李国晖,吴雷.CT检查中影响肿瘤患者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09-310.
[3]易贤春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2):244.
[4]耿巧梅.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04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