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明仁医院河北邯郸056006)
【摘要】目的:探讨四逆加人参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值的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逆加人参方;对照组给予在休息、吸氧、祛除病因基础上常规西药治疗,两组不同方案同时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88%,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3%、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加人参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并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四逆加人参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射血分数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85-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出现症状时的称谓。近年来,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的增高,CHF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CHF发病率为11%,5年内死亡率为40%,且预后不良,与肿瘤相似,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提高CHF的诊疗水平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CHF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远期预后,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四逆加人参方加减治疗CHF5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心脏射血分数EF值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拟定:(1)心悸、气喘、水肿为本病的主要特征。(2)早期表现为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惊悸喘咳。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持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咳痰,或泡沫状血痰;水肿呈下垂性,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终末期出现胁痛,或协下积块,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冷,唇舌紫黯,脉虚数或微弱。常伴乏力、神疲等。(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消渴等病史,或继发于伤寒、温病,也可见于一些危重疾病的终末期。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五志过极等可能导致心衰发作或加重。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Ⅲ级,年龄35~80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未修补的瓣膜疾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1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包疾病、急性心肌炎、完全性传导阻滞性心肌病、心律失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急慢性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加造血系统疾病;NYHA分级为Ⅰ级及Ⅳ级并发感染性发热血象升高,精神病患者不愿合作者,由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导致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3个月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合并脑血管病者。
1.2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0岁,平均(66.5±7.3),病程(27.5±5.3)年,平均(1.5)年。基础疾病:冠心病21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肌病1例,NYHA分级,Ⅱ级13例,Ⅲ级17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69.5±6.8)岁,病程(29.0±2.3)年。平均(1.5)年,基础疾病:冠心病20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2例,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15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吸氧、休息、低盐饮食,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加人参方加味,药物组成: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6克、人参6克,血瘀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水肿者加葶苈子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心阴不足者加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2克,气血不足者加黄芪20克、白术10克,痰火扰心者加陈皮10克、竹茹10克、黄连6克。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心脏射血分数EF值变化情况。同时做血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测。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心脏射血分数EF值、生化指标等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率比较应用Raddit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表1两组症状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表2可见,治疗组患者症状、心脏射血分数EF值给予四逆加人参方加减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血分析、肝功、肾功、凝血功能等异常改变。
3.讨论
四逆加人参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脉证并治》,原为治疗霍乱亡阳脱液之有效明方。近年来,该方已被大量应用于有阳虚汗出,四肢厥冷等表现的临床疾病中。心衰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其发生演变主要沿心气虚—血瘀—水停为发展脉络[2]。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心阳不足,严重者甚至存在心阳暴脱、阴阳离决之危象,法当回阳救逆。
四逆加人参汤方,以四逆汤为底,其中附子温肾,干姜温养脾胃,附子与干姜合用,既能减除附子之毒性,又能振奋先后天之阳气,加入人参在温阳的同时温补并重,回阳兼而益阴。心衰病人于中医四诊中表现往往有口干不欲饮,时而烦躁等亡阳基础上兼有亡阴的表现,须加人参益气生津,在补阳气的同时又不至“阳药太重,无阴以维之”,大量动物实验也显示四逆加人参汤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3]。因此,选用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衰病人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心脏射血分数EF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逆加人参汤方服药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值,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减少其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而其组方简单,高效价廉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子彬,TsungCheng,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23.
[2]黄平东.中国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摘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4):392-393.
[3]江莉,同远鹏.附子的药理作用和毒性[J].中成药,1991,1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