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47-02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图像和其血流显像的分布特征,试图来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断效率。方法我们主要通过分别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相应的二维图像和血流显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得出两种疾病都是子宫呈现无规则的增大,不同的是子宫腺肌瘤病情产生位置为后壁,没有包膜,血流显像呈现星点状闪烁样彩色信号,频谱阻力指数较高,而子宫肌瘤则可产生与任何部位,具有假包膜,可以进行并处的分辨,且血流显像伴有环形血流信号,频谱阻力指数较低。结论我们认为经阴道及腹部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进行诊断,对提高两种病情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妇科常见病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最主要的两种病。这两种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其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占到大约1/3。其中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产生的,并伴随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而子宫腺肌瘤则是子宫内膜弥漫子宫肌壁的某处时,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球体。虽然这两种病的产生机理不同,但是两种病还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临床、超声图像等方面都很难诊别,经常会出现误诊的现象。对于这两种病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方法都不同,在临床医学治疗中需要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超声诊断即是被公认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阴道和腹部彩带多普勒超声在这两种病情诊断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漯河市医专二附院在2003年1月到2008年5月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患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病例进行统计。其中患子宫肌瘤有30例,平均年龄在39岁,患子宫腺肌瘤的有30例,平均年龄为39.5岁。这60例病例中,手术病理证实的有45例,手术探查证实的有13例,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有2例。
1.2使用仪器仪器使用日产ALOKA5000型,EUB-52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时需要膀胱充盈。
1.3检查方法经超声进行病情检查的方法主要为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对病情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然后通过连续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阻力指数等情况来进行检查判断。
2结果
通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情进行诊断,我们得出在30例子宫腺肌瘤中,术前的超声诊断中子宫腺肌瘤患者为2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8例,正确率为73.3%。对于术后病理诊断中子宫腺肌瘤患者为3例,合并子宫腺肌瘤为5例。
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子宫腺肌瘤的病例声像图具有如下特征:一为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且变化形态多样;二为宫内膜出现移位;三为发病位置多为后壁,占到80%的比例,且发病的瘤体多为单发性的、无包裹、边界不清的粗颗粒状,同时伴有大小不等的网格状低回声区;四为病灶区的血流显像未能出现明显的血流信号,而是呈现星点闪烁的彩状信号,且频谱为小动脉低速高阻型的频谱。有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由于经腹超声肿瘤未见清晰边界,拟诊为子宫腺肌病,经TVCDS检查可见肿瘤周边假包膜样低回声带,内有半环状血流,改诊为子宫肌瘤并经病理证实。
通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情进行诊断,我们得出在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26例为子宫肌瘤,4例为误诊患者,正确率占到86.7%。
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的病例声像图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子宫呈现无规则的不断增大;二是肌瘤发生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随时会发生在任何位置;三是发生病变的肌瘤边界清楚,且会伴有特殊的漩涡样回声;四是对于周围的血流显像呈现环状血流,且血流丰富,频谱为低阻型的血流频谱。
3讨论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30岁到50岁妇女的常发疾病,主要是由于此年龄阶段的妇女为绝经前妇女,通常伴有经量增多或者经期延长的特征,因此更容易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容易发生病变。子宫肌瘤的发病原理为子宫平滑肌组织的增生而引起球形结节,使得子宫肌层受压而形成假包膜,导致血液通过假包膜不断供给肌瘤,肌瘤的飞速增长导致血管变粗。该病主要是由于妇女在妊娠或分娩是造成创伤性的炎症或伴有过高的雌激素而产生的。子宫腺肌瘤作为一种特殊的子宫腺肌病,其发病原理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快速无变化增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与子宫肌瘤不同的是子宫腺肌瘤不存在包膜,和四周的肌层不能进行清除的分辨。子宫腺肌瘤的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痛经,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在经前或经期中异位内膜组织出现充血膨胀,导致内膜组织中的肌肉增高,肌肉出现疼痛性收缩,从而刺激子宫过度兴奋而引起痛经。
通过对照子宫动脉发现,正常子宫动脉为中高速的高阻型动脉连续波,其RI值呈现不太明显的差异,平均值为0.78±0.09,子宫动脉在盆腔深部的血流较为稳定。而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子宫动脉指数却相对较低,瘤体的不断增大使得子宫体积变大,且子宫的供血量过多导致血管不断扩张,子宫内的动脉血流速度很高,相应的RI值就相对较低。
经腹壁超声探查可以全面观察子宫及其周围组织器官,成像视野较大,但空间分辨力稍差,特别是子宫后倾后屈位时,不能很好显示肌层病灶的特征。经阴道途径因较经腹壁探查时探头频率高,二维图像清晰,彩色显示敏感度更高,且不受体型肥胖、肠腔气体、膀胱多重反射等因素的干扰,但对子宫较大、病灶远离宫颈时,二维图像显示困难。因此,联合应用阴道及腹部超声才能扬长避短,避免漏误诊,从而对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芸,王流强,薛利.阴道彩超检查子宫肌腺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
[2]黄秀敏,李娜.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01).
[3]罗志芬.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比较[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4).
[4]黑艳,郑忠宝,荷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1,(08).
[5]凌医生.子宫肌瘤不一定要做手术[J].家庭科技,2011,(10).
[6]陈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6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