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恩盛(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保山市23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对于不同性别中学生而言,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主要受同性别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的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的消极影响。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主要受父母教养方式中同性别父母正向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负向因子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概念教育方法相互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127-02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1]。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影响尤为深刻[2]。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3-4]。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中学生进行了测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具体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
1.1对象调查对象来自保山市2所高中,其中1所为重点高中,1所为普通高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2所中学的初三、高一年级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总计234人(男生118人,女生116人),平均年龄为15.2岁。
2研究工具
2.1自我概念问卷。该问卷是对Tennesee编制的SelfConceptScale量表进行修改而成的,由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家庭自我、心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共5个纬度构成。每个纬度12题,共60题。计分采用4点式:所陈述题“完全相同”计4分,“大部分相同”计3分,“大部分不同”计2分,“完全不同”计1分。整个测量问卷由正负各一半测题组成,而且各个分测验内正负问题各占一半,在正向题上受试者感到题目的描述与自己的情况愈相似,得分愈高,在负向题上受试者感到题目的描述与自己的情况不同,得分愈高。依正负向题目之总分,可得到前述5个纬度的分数,各纬度分数加起来就得到自我概念的总的分数。该问卷经过初试,有较好的信度、效度。
2.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岳冬梅(1993)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稍作改动得到的。原量表“偏爱被试”这一纬度是用来测查个体与其兄弟姐妹相比较受父母偏爱的程度,考虑到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删去这一纬度及对应的项目。得到量表中的4个侧面,即:(1)温暖与理解,(2)干涉与保护,(3)拒绝与否认,(4)惩罚与严厉。每个侧面10题,共40题。每个题目的计分方式为:回答“从不”计1分,“偶尔”计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将不同侧面的题目相加,得到不同侧面的总分。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该问卷经过初试,有较好的信度、效度。[5]
2.3研究程序
2.3.1培训主试。本研究的主试就是各班的正副班主任老师,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笔者对这些老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其掌握问卷施测的技巧,统一回答被试问题的方式。
2.3.2正式施测。施测时,每个班的两名主试按照标准化程序实施测验。完成这些问卷大约需要20分钟。
2.3.3采集和审核数据。共发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采用Foxpro2.5for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
2.3.4数据分析。采用SPSSWIN8.0进行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3.1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
首先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结果见表1,表2。
表1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自我概念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温暖与理解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
总体自我X126.42123.99124.11123.78
S7.468.989.528.74
生理X25.1724.8324.8924.82
S1.631.931.979.01
社会X25.6125.2825.5625.45
S2.672.973.012.62
心理X24.6123.8023.8923.86
S1.372.793.032.57
道德伦理X24.4724.1224.2224.21
S1.271.501.571.68
表2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相关
温暖与理解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
总体自我.925**-.222*-.317**-.826**
生理.748**-.062-.031-.766**
社会.694**-.592**-.119-.678**
家庭.870**.114-.279**-.823**
心理.916**-.190*-.546**-.814**
道德伦理.548**-.175-.315**-.170
注:N=117,*表示.05水平显著,**表示.01水平显著
从表1,表2可知:“温暖与理解”这一纬度无论与总体自我概念还是与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与总体自我概念呈显著的负相关。“干涉与保护”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其它3个因素相关不显著,“拒绝与否认”除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3个因素都呈显著的负相关,“惩罚与严厉”除与道德伦理自我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4个因素都呈显著的负相关。
3.2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将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纬度按平均分分成高分组与低分组(平均分值在低分组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组在总体自我概念和各个因素上的差异的显著性水平,结果见表3,表4。
表3父母教养方式高、低分组在自我概念及各纬度上的平均数
和标准差
表4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表3,表4表明:第一,父母对中学生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温暖组与低温暖组无论在总体自我概念上,还是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父母的温暖与理解有利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二,父母对中学生采取“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等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负向的,这三个纬度在总体自我概念上两组间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父母的过度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等不利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4讨论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概念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使子女有不同的情绪体验,造成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民主型的父母常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使中学生产生良好积极的情绪体验,肯定并愉悦自己,感到自己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无疑会有助于中学生在智力发育、体质、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积极的自我评价,对自身有着较高自我概念的认知。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自身的顺应力和耐挫力是非常重要的。所谓顺应力(Re-silience),是指子女应付挑战和用来帮助心理成长、克服困难的能力[6.7.8]。这种顺应力使青少年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应对典型生活的挑战和问题。家庭顺应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子女和父母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子女和至少一方家长之间温暖、关注和支持的关系;严厉型的父母采取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使中学生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和体验,从而以消极、自卑、被动、否认的认知模式评价自己,感到悲伤、痛苦、前途暗淡,这种心理状态对中学生智力、体质、学业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发展都不利,最终会导致高中生形成过低、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身有着较低自我概念的认知,顺应力和耐挫力降低,且易患心理及神经性疾患。所以,父母教养方式在青少年身心发育、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温暖与理解”型的教养方式,无论与总体自我还是其他纬度的自我概念都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第二,“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总体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者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第三,“拒绝与否认”除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方面都有显著负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于父母来说最好采用“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让家长了解初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首先,让子女独立、自主。其次,给子女充分的成就体验。再者,及时与子女沟通。一般都以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学习的对象;尤其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熟期,有很多困惑,希望能得到同性别父母更多的关注和温暖。而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负面评价尤其是来自异性父母的负面评价,如父亲对女孩的拒绝否认和母亲对男孩的过干涉、过保护会较大地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总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岳国安,崔芳.当代大学新生自我概念研究特点.心理科学,1996,19(4):240.
[2]贺岭峰.自我概念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3):41.
[3]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59.
[4]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心理科学,1998,21(6):489.
[5]岳冬梅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患者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
[6]Coopersmith,S.(1975)Theantecedentsofself-conceptSanFrancisco:Freeman.
[7]Marsh,H.W.Ageandsexeffectsinmultipledimentionofself-concept:prendolescencetoearlyadult-hood.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9,81,41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