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教学困惑与学生潜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中职汽修教学困惑与学生潜质探析

卢绍浩

(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腾冲679100)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实训教学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功能的发挥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探索中职汽修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方法,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特征、突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训课程设计为主轴线,寻找中职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实施途径。以学校的各项教学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资源为核心,设计出对应的实施和推广方案。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地加以推广,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任务。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根据当前对中职学校的调研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中技、职业高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制,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五年制的中高职贯通模式。三年中,第一年为文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为主)。第二年则为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以操作技能为主),包括取得市劳动局颁发的初级岗位证书。第三年普通汽修专业学生一般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下企业实习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是随着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如果将技能实训教学设计理念停留在机械的执行教学管理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之上,或者仅仅满足于模仿兄弟学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1、大量新教师既缺少行业经验,又缺少教学经验,只能生硬地教授汽车专业知识,讲课枯燥、狭义、机械,缺乏感召力和影响力;

2、部分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缺乏教学设计的训练,教学中随意性强,针对性差;

3、专业师资队伍知识老化,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教学能力的片面性使得许多实训条件(硬件和软件)得不到充分应用;

4、一些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不是根据企业需求、不是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而是根据教师的特点,能上什么课就排什么教学计划;

5、一些教师只教技术不育人,在专业课教学中忽略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等培训。

以上这些现象都导致教学效果差,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必然无法保证了。

专家说,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学生们就业服务的,教学中必须考虑知识和技能在就业后的延伸和拓展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对学生在企业中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够做到与就业后的实践有机的联系,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的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继续学习能力。

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我们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娴熟的工作技能、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有求新求异、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样的学生就是具有了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特征,这样的传授过程才不至于让学生进入企业后到处碰壁。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潜质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个人发展的动力源,这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其重要性在今天已毋庸置疑了。然而,一提起中职学生,一些人就会习惯性的想到这样的形容方式: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比较自卑、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存在厌学现象、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初中教育的失败者。客观的说,在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考试成绩似乎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常规标准。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接受同一种形式的教育和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毕业后却进入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在社会偏见的压抑下,产生挫折感也是正常的。

基于目前的社会观念和家长心理,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首先选择普高,甚至花钱也要想方设法上普高。总认为上高中是“正途”,有前途。只有在成绩不好时,自认为“考大学”无望时,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职学校。而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要求分数较低,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基础课普遍学习成绩较差。与此相伴的往往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再加上基础较差,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继续接受书本知识的能力也就较差了。

由于很多中职学生是迫不得已才到中职上学的。他们从得知被中职录取的那一刻,心灵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强烈的震撼。看着同学们纷纷走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而自己却只能上大家不怎么看好的中职。失败情绪充斥了全身,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课堂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对于进入职校之后继续“听老师在黑板前讲课”极其反感,上课时睡觉被认为是“比较好的表现”。

老师“戏称”这是“对牛弹琴”、学生“戏称”这是“牛在弹琴”。

中职生源中很多人在初中经受过很多挫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看不起,一次次的考试失利等。面对自己糟糕的学习成绩,甚至面对一次次不公平的待遇,仍能让“笑”挂在脸上,仍能“愉快”地一天天度过。这是他们在长期的锻炼中,形成了较强心理调适能力的结果。而这样的“较强心理调适能力”,在踏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能够演变成为一种坚忍不拔的“潜质”。

实际上,中职学生中的许多人具备了与他人不同的潜质,他们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强烈的“获得被肯定、被表扬”的欲望。在实习车间接受技能实训教学时,他们往往就变得非常认真、很要学。他们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和“发散性思维”,组织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时也非常活跃,进入企业之后往往容易得到单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