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方法
1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着重体现在对探究活动的设问及活动开展过程的点拔上,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1.1创设情景,引发问题。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思维的诞生。”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是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出,会使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敢于大胆设问、探究。在教学《东西部显著差异》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西部开发和东部城市的新闻纪录片,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西部地区包括哪些地方?我国东西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怎样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西部大开发有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让学生装收集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东西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探究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踊跃发言,不断提出自已的问题材和看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师介入,合理指导。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参与。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将会得盲目、无序,从而阻碍课堂探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同时还要加强探究的整体指导,对于每一学年的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整体安排,对内容时间探究的深浅程度等整体考虑,提前规划,保证各项探究活动有序进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敢于表现自己、乐于推销自己,个性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
2.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想参与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的前提。因此,作为社会与历史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定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个体,师生双方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新课改评价中提出“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犹豫,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允许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保护他们难能可贵的探究热情。只有创设民主自由的空羊,学生才能心无顾虑,敢说,敢问,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2.2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学生乐问、会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十上《耕海牧渔》这一课时,我就从标题开始教学:我们平时听说过耕地,但没有听说过耕海,听说过放牧牛羊,但没有听说过放牧鱼群,那“耕海牧渔”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纷纷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讲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时,我就结合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让学生提问,谈自己的史学观等。如对辛亥革命是否是成功的资产阶段革命进行评价时,让同学自己评说辩论,有同学说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又有同学自己评说辩论,有同学说是失败了,因为它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没有改变,双方都列举丰富的史实,热烈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以上是本人根据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一些的探究和尝试。探究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使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与社会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