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健康藏汉族青年QT离散度的对比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不同海拔健康藏汉族青年QT离散度的对比性研究

莫芳萍王崇恒胡群英赵锋仓郑建文路娟

莫芳萍王崇恒胡群英赵锋仓郑建文路娟(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712082)

【摘要】目的探讨藏汉民族、性别及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健康人群QT离散度(QTd)变化及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移居不同时间后QT离散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藏汉族男女学生各300名,共1200名,分别在入校时、入校后1年及入校后2年对心电图进行QTd分析。结果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下)与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QT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入学时与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后QT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后与2年后QTd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及2年后与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QT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同民族间男女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藏汉青年学生QTd与不同海拔高度有明显关联,且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后QTd的改变趋于稳定。

【关键词】不同海拔移居健康青年藏汉学生QT离散度

1985年,Campbell和Cowan等[1]最早提出了QTd的概念,他们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后,发现在不同导联上QT间期不同是一种规律性现象,1990年,Day[2]等认为QTd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程度的检测指标,肯定了其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价值。本研究对1200名健康藏汉青年学生进行了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探讨藏汉民族、性别及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健康人群QT离散度(QTd)变化及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移居不同时间后QT离散度变化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学新生经过常规体格检查并行胸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生化检查后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严重心律失常、瓣膜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束支传导阻滞及口服药物史者,选取藏汉族男女学生志愿者各300名,共1200名入选,年龄18±1.5岁。藏族学生世居高海拔地区在3000米以上,汉族学生世居低海拔地区平均在800米以下且无高海拔地区居住史。

1.2方法

1.2.1心电图(ECG)检查:

使用宁波奥利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式三道8903型心电图机描记12导联ECG。受检者静息10分钟后取卧位,自由平稳呼吸,避免讲话,周围环境安静。体表导联部位擦洗干净,描记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50mm/s,标准电压为2mm/mv。保证所记录的心电图基线平稳,图形清晰。当有4个导联P波或T波不易识别时此心电图被剔除。由专人操作,心电图结果由该专业同一名医生分析心电图。心电图标准参照黄宛主编的1998年版《临床心电图学》[3]。

1.2.2QTd的测量

根据心电图进行QT间期的标准化测量,QTd=QTmax—Qtmin。每份心电图可测的的导联数不少于10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与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QTd比较见表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民族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与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QTd比较(x-±s,ms)

2.2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入学与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后QTd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民族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入学与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后QTd变化(x-±s,ms)

2.3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与2年后QTd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民族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入学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与2年后QTd变化(x-±s,ms)

2.4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及2年后与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QTd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民族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及2年后与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QTd比较(x-±s,ms)

3讨论

QT间期离散度(QTd)指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组间比较同民族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QTd与藏汉民族及性别的关联不大。结果中: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与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QT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低海拔地区1年及2年后与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QTd与不同海拔高度有明显关系,且随着低海拔移居的时间的延长,富氧环境因素的改变,QT离散度缩短,QTd的变化趋于平稳。这与张永辉等[4]的研究相符合:离散度在海拔2700米与海拔500米高度时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差异越显著。说明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QT离散度改变比较明显,且这种改变与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王崇恒[5]等对世居高原地区藏族学生移居平原地区不同时期心电图做了对比性研究,也显示了高原地区藏族学生移居平原地区后不同时期及不同海拔对心电图的不同影响。其原因是高原地区大气中的氧分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随之降低,使机体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在海拔3000米时,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0%左右,超过此高度时,血氧饱和度降低,机体会发生缺氧[6],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趋势加剧,使得QT间期和QT离散度增加。但本研究并未显示藏汉民族间QTd有差异,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不同人群资料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CampbellRWF,CardinerP,AmosPA,etal.MeasurementoftheQTinterval.EurHeartJ1985;6(supplD):81.

[2]DayCP,McCombJM,CansbellRWF.QTdispersion:anindicationofarrhythmiariskinpatientswithlongQTintervals.BrHeartJ1990;63:342.

[3]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9.

[4]张永辉,杨静,张国庆,等.健康人群快速进入高原地区QT离散度的变化.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5):276-277.

[5]王崇恒,莫芳萍.高原地区藏族学生移居平原地区不同时期心电图对比研究.医药前沿,2011,22(1):6-7.

[6]沈迪,王辨明,宋善俊.临床血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