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杜(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中学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组织好探究性教学,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关键,同时它也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因为一个学生的认知系统与教师的认知系统是不一样的,也与其他学生的认知系统不完全相同。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实水平,一种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与拓展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具有探究价值。
关键词:创设探究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1-0016-01
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步淘汰,新的教育理论“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学习”逐步推广落实到教学中。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不是单一进行的,而且相辅相成的。创设情境便于探究,探究必然师生合作。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适应这种方式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按照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它实质上是学生对数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应用。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怎样拓展问题的空间,来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具有探究实用性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前提是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尊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提供条件。同时也使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如在复习函数的图象这一节知识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数学活动:教师出示如图1所示的一个图形,并说明这表明了某人某天外出时所走过的路程(离开家的距离)与一天所对应的时间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图形编制一个故事,以说明这个人当天(可能的)经历。此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编故事中品味数学的兴趣,而且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具有一定探究实用价值。
二、问题新颖灵活,探究层次分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告诉我们:创设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而问题有各种情况、大小和形式,并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例习题进行教学时,通过变式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就要看教师的问题创设与拓展是否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一是问题的层次性。即根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常规思维历程,设计出浅、中、难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形成相关联的一串问题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思考和探究及掌握;二是问题的新颖性。在此之前,学生没有遇到过,它有一些疑难需要思考,它的解法在开始时并不明显,需要探索寻找;三是问题的挑战性。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有联系,又有距离,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愤悱状态;四是问题的灵活性。它要求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问题方式各种多样。如开放性问题、发散性问题等,学生能够根据已具备的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我对课本中的一题:求证: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进行变式探究,原题分层设计为一组问题讨论:
1.如图,C为△PAQ边AQ上任一点,CB∥AP,CD∥AQ,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2.四边形ABCD有无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需再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对矩形这种可能的满足的条件:∠A=90°很快讨论出来,而菱形这种可能深入沉思。
3.老师点拨:C点位于PQ的什么位置上?中点吗?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解答出来,AC平分∠PAQ。
4.你能把一张三角形纸片PAQ折出一个菱形吗?(不借助任何工具)
学生一阵兴奋讨论、实验,方法迅速得出:
①把纸片PAQ对折使AQ与AP重合于Q′,折痕与PQ交于C
②把A与C重合,折痕与AP交于D,与AQ交于B,则四边形ABCD就是菱形?
5.谁能说明理由?
采用这种变式、探究性学习,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传统教学的弊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认识偏差,导致了问题空间的狭小,不利于学生参与探究创新活动。所以说创设问题情境、拓展问题空间绝不是将问题变得怪僻、变得繁琐、变得太难,而是要从问题解决的目的上、从问题解决的内容上去创设;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上、从问题解决的方式上去拓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