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艳梅孙成
摘要: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把课讲好,那如何进行教学呢?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学要联系生活。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三、编写生活习题;四、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践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全面提高学习的数学素质,教师必须一以课标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或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亲自去解决。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堂课的开始可创设生活故事,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妈妈分蛋糕”的生活故事:今天是明明的生日,妈妈特为他订做了一个大蛋糕。妈妈对明明说:“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和你分吃这个大蛋糕。妈妈准备给你分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妈妈分这个蛋糕的四分十二,爸爸分这个蛋糕的六分之三。你看怎么样?”明明听了妈妈的话,不解的问:“妈妈,我分得太少了!我想和你们分得同样多。”妈妈听了明明的话,笑着说:“好啊,按照刚才的分法,妈妈一定让你和爸爸,妈妈分得同样多。”听了妈妈的话,明明更加糊涂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妈妈是用什么方法分蛋糕吗?”在同学们的疑惑目光中,我导入了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课,一定会明白的。”通过这个生活故事的创设,不仅是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到新课地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堂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还要善于运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多种辅助手段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内涵。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书上的列题比较单调、枯燥,直接给出了一个已经分割好了的组合图形,要求学生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为此,我超越教材,把这道例题进行了更改:(大屏幕显示一间房子侧面强的平面图,每小组同学一张房子侧面墙的平面图)这是老师家房子侧面墙的平面图,由于天气寒冷,煤价过高,老师决定要把这面墙粘一层苯板。你们愿意帮老师算一算要卖多少平方米苯板吗?学生们高兴地接受了挑战。他们有的把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有的把这个图形分割成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还有的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割,割补,搜集相关数据,用多种方法求出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这样教学的例题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留意身边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同样,由于学生对这些身边的事物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编写生活习题
经常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会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如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后,我设计这样一题诸位巩固新知的练习: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画出两块长10米,宽1米的长方形土地作为绿化带。请你们算出这绿化带的面积。学生解答后,我接着说:“如果在每条绿化带里划出一块面积为6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地种鲜花,这块土地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学生们听了,动笔算了起来,会答出多种答案:(1)长6米,宽1米(2)长3米,宽2米(3)长4米,宽1.5米……我听了学生的汇报,启发性地提问:“看看我们的绿化带的长与宽,我们划出这么多种不同的长方形吗?”学生经老师提示,发现了只能有一个结果:长6米,宽1米。此问题的提出,实现了由发散思维向聚合思维。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我没有停止,又提出了心的问题:“根据每条绿化带长10米,宽1米,如果让你随意在中鲜花,你能设计出既符合要求,又美观大方的图案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有的自主设计,有的两人合作,还有的几个人共同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编写生活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四、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拉法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