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华(响水县第二中学,江苏盐城224600)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一、体验性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而体验性学习恰恰体现了这种主体性。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可以将客观知识在个体的身上“活化”、“生命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成为“我的知识”。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例如高一的《环境保护》、《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的《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合成材料》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外部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讲演或表演形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热情的一条很好途径,如果将课堂内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由一些学生来演示,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感悟和体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例如上高三实验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得出不同类型实验方案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并挑选一些优秀设计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际操作。
二、体验性学习更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的学习活动,这些设计虽然有各种理论依据支撑着,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现场感受。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学习《乙酸》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说明作出选择的原因。教师本以为学生平时喜欢做实验,会先选择学习乙酸的性质。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先学习结构,因为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结构才是决定性质的本质原因,单纯学习乙酸性质只能了解一种物质,从结构再去学性质则可以学到一类物质。也有学生提出,如果先学了性质,做实验,再学习理论性的知识就枯燥没兴趣。从学生的陈述可以发现,以往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去设计课堂,并没有真正明白学生们的内心需求。最后这节课采用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学生派代表来做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在课堂最后请学生谈学习体验,推选本节课最佳表现同学,非常成功。
三、体验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旨趣不是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中。体验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课堂内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过程,它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时根据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四、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反思则是知识的构建和深化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自我比对和相互比对。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在认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比较,是学生内省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可以通过话语引导,但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个人的意见也可以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个意见,进行讨论和比对,绝不是作为“标准答案”。这就是平时我们所做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体验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意义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单一的,应具有综合性。尤其是在课堂内,体验性学习应该是与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汇和融合的,而且在体验性学习过程其实也包含着一部分接性学习,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体验性学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