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邮编250100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使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工作。但是创新与创业都不可以盲目,需要有完善的规划同时具备综合的知识。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专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做出适应发展的改变。本文针对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创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双创教育;学前教育;高校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在近几年变得越来越受关注,一方面源自于幼师这一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中看到关于幼师的报道。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相对来说门槛较低,而且培养人才在幼儿时期是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再加上如今双创在高校开展的日益热烈,这就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创教育工作也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为培养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幼师做出努力。从多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高校双创教育进行分析。
1丰富专业课开展双创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在工作当中具备创新的能力,才可以适应教育对象发展的特点,适应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在双创教育大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双创的意识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仅仅还是靠原有的专业课知识是没有办法满足双创对于学生的需求。更何况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对学生的培养就涉及广泛,包括艺术类、教育类、文学类等多方面。因此要丰富专业课,结合心理学、管理学、汉语言文学等综合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对各行各业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不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是能够做到深入的去理解,研究,发现问题等详细内容。显然这样综合全面的学习下做出的分析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
2完善双创教育条件
高校要响应国家实施的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新要求,不管是在政策制度和经费投入,还是师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建立有力的保障体系,以逐步改善高校的双创教育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建设,各高校逐渐开始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目的就是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就业指导,意味着要令一部分教师再进修。同时还要吸引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双创活动。在教育管理当中,应该拿出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创业的指导师培训,努力打造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双创教育的教师队伍。掌握综合学科知识只是前提,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双创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从课堂中体现,让学生们领悟到创新与创业结合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们深入研究思考,根据自身特点找到自己的方向。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所有努力发展的前提是学好当下的综合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3创设有效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核心,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积极的进行学生创业联盟组的建立,并以组为单位,参加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到幼儿园实践,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及特点。为此多增加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才可以随时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理论可行,而哪些不具备实际操作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会激发出学生们更多的灵感,灵感源于生活却又高于了生活。这对仅仅停留在教室里面反思总结知识与经验要来的又快又好。更多的实践产生更多的创造。
4培养具备双创能力的学生
高校的双创教育以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课程体系作为重点,在推进学校双创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创教育理念源于西方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社会实践机会多。要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就要尊重个性发展,只有存在个性化差异及特色,才可以将创新的教育理念发挥出作用来。培养人才需要同时掌握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应用的理解。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更好的培养具备双创能力的学生。
结语
高校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的研究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双创教育中以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实践型以及个性化的人才为目的。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以及过硬的实践能力。还要鼓励更多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创业,在具备综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业。的确创业的风险很高,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做好教育的工作。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双创教育,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根本,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由制造业的大国向创造业的大国转型,社会主义的事业需要一代代的有志青年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把元宵.双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2017,33(19):72-73+130.
[2]张平.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6,(11):162-163.
[3]俞龙.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6):43-44.
[4]周颖,强利军.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1):139-143.
作者简介:
张旭,男,汉族,1989年,贯籍山东省沂南县,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专业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方向。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