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

王晖

——语文教学实践

王晖天津市杨柳青一中300380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帮助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一核心素养的训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在阅读与作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顺向联想思维、逆向反转思维、探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训练。通过这种思维训练,能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不断地迸发奇异的火花,培育有个性、有深度的人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创造力

有人预言:未来十年的发展,什么会暴涨?人才,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面对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呢?有人认为:“科学思维就是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帮助的。近年来,各地教育改革、高考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高中新课标修订,新增了“核心素养”的说法,其中就提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一核心素养的训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训练中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学习与思维》中说到:“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这就是说,培养逻辑思维,就要让学生在头脑中训练以下三个过程:

第一,理解概念,弄清问题实质。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审题训练时,我就要学生首先搞清楚几个问题:什么是记叙文?题目中每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题目所隐含的信息是什么?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了,要弄清问题的实质就要通过深入分析概念每个要素,并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于是,就有同学经过思考后得出了几个很切题的立意,如“母亲的守候”“诚信的守候”“真爱的守候”等等。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美丽的守候》,要让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光有立意不行,还需要有实例来证明,于是引导学生找作文素材很关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立意的文章?我平时读过的文章有没有类似的立意?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新闻里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这样思路好像就打开了。于是,有的同学发现初中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体现了作者对光明的守候,《背影》是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守候,《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母亲一样的保姆对乳儿的守候等等。找到类似材料还要继续分析:它们用的是什么材料?是怎么安排材料的?中心是如何突出的?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第三,破解难题,出成果。学生按照以上问题去思考,也就一一解答了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等问题。接下来,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提纲列出来了。按照提纲再去加工润色,加入自己的个性语言,表达情感,一篇文章自然也就生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进行了作文审题构思的训练,得到了知识上的回顾和补充,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培养了语文核心素养。这种训练就是“授之以渔”,方法会了,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水平,写出有独特个性的文章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就有了可能。

二、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求同思维就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正确答案的推理性和逻辑性思维。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沿着课文内容的指向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堰河会做这样一个梦,梦见自己的乳儿举行了一场富丽堂皇的婚礼,乳儿的媳妇喊她娘?这就是引导大家朝着课文所指向的中心去思考。全文都是在表现大堰河对她的乳儿有多么的爱护,如同亲生父母一般。通过提醒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于是得出答案:一方面,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就如同亲生母亲一般;另一方面,说明大堰河已经超越了保姆的身份、功利的赚钱的想法,而是真正疼爱乳儿,因此,表现了大堰河淳朴的性格和伟大的无私的博爱,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为后文作者的讴歌奠定了基础。求同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能使人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这样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求同思维对于维系人类思维发展的继承性、统一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分夸大则会导致保守、僵化。所以说还需要有同中求异思维。简单说,它就是在相同的意义和相近的意义中寻求一种不同。这样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个性化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

例如以“美丽的守候”为题的作文,除了深入理解“美丽”与“守候”这两个词的实质之外,还要求学生思考“美丽”和“守候”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例如“美丽”的近义词精彩、漂亮、充实、绚丽多彩等等;“守候”的近义词等候、期待、希望、憧憬等等。同中求异的思维就是让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已给的词语,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去关注同中的不同,写出新意,写出个性。这种思维训练,让学生明白要做自己就要有个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不要千篇一律。这样的思维发展,才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个设计培养了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挑战权威的思维习惯,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顺向联想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有人说:“顺向思维就是事物之间往往有某些方面的相似,由这种相似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顺向思维。”这就不难看出,要是能进行这种思维,必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敏锐的心去体会生活,用行动去记录生活。其次,进行联想训练。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要有意识地从与之关联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中的各方面进行思考。

例如,学诗歌时为什么毛泽东写的秋天是生机勃勃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这除了与毛泽东所选取的景物有特点之外,还要联想到他的生平经历、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他的性格等等。再次,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联想训练,使学生的联想技巧得以提高。如对课文的续写、扩写、改写作文,即兴发言和作文等等训练,都是提高联想技巧、培养创新能力的好办法。

再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知行合一。文科教学更多地强调讨论、辩论、实践体验、对话、角色扮演。日前,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王》时,让学生体验了顺向联想思维。我先用两课时解决完本课的文言知识点,疏通了文意。然后,在教学赏析人物特点、理解烛之武高超的游说技巧时,就设计了一个话剧扮演环节。高一的学生刚上到高中,有很多不适应,文言文本身也是学生认为很枯燥的,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最后效果不错,同学们在编话剧情节时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充分体现了主动参与、合作交往。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烛之武游说的艺术。这都是顺向联想思维的功劳。

四、逆向反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这是针对必须做这样思考的事物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要我们从思维定式里出来,打破固有看法,从对事物认识的反方向来思考。这种方式让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再说作文教学,学生现在的作文程式化很严重,无论是结构、材料还是语言、立意都是千篇一律,无新意可言。所以打破定式,还给作文以清新灵动,是逆向反转思维的优势。

如一个材料作文,引导学生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话题写作文。按常规,学生们会顺向思维,朝着近朱者为什么赤、近墨者为什么黑去想了,论证的立意、所用材料、构思甚至语言都会差异不大了。但是这里我引导学生朝逆向思维去思考,从固定思维中开辟新思路:“近朱者一定赤吗?近墨者一定黑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就不再一味地围绕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去写了。他们发现主观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于是就有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赢得主动”“主动才能成功”“主动打败环境”等等新颖的立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创造力还远吗?我们的阅读教学同样需要逆向反转思维。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逆向思维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想象创造能力。

五、探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这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质疑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训练与能否提出问题有很大关系。能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质量水平如何,这都与学生本人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有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不被经典结论吓住,摆脱固定化和规范化的束缚,勇于对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其次,思维灵活多变。对经典结论产生的条件背景进行多方的设疑排除筛选,抓住问题的实质,适时调整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再次,解放自己头脑之后,进一步给自己的双手、嘴巴以解禁,自由地阐发自己的观点,点亮学生创造的火花,这对加深文本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写作技巧的了解都有帮助。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课时,当讲到荆轲是因为太子丹嫌他磨蹭,表现出不信任他时而愤然辞决。这时按照顺向思维,参考答案一般是“这体现了荆轲很直率、刚烈的一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们结合上下文以及最后刺秦的结果,来质疑这个参考答案的理解,调动学生能有不一样的体悟。这让学生们有了敢于质疑的意识,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补充合作探究,于是有的同学就得出了不同的看法。荆轲刺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按照原文的写法,荆轲其实没有准备好就上路了,他其实还在等一位他认为很重要的人,所以才没有走。可是,当太子丹嫌他时,他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是像是有些意气用事的就上路了。从这里我们看,荆轲其实还有些不够冷静,不能随机应变、能屈能伸。这也为他后来的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这让学生对文章人物的理解更全面、更真实。学生们这样独到的见解,与质疑探究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学生们的思维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常用思维模式在语文课堂上发展与提升的训练尝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每节课都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训练的话,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创造的空间与平台。也许,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可以在此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参考文献

温寒江著《学习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