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疼痛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探析

谌艳刘丽

谌艳刘丽(德阳市人民医院骨科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3例骨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我科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对病患实施疼痛护理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疼痛护理之后,病患护理质量及满意度(94.69%,107/113)得到了有效提高,明显优于实施之前(78.76%,89/113),可见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病房病患而言,实施疼痛护理之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病患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科病房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93-02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它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强烈的反应,可以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2]。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重视3:。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做好骨科患者的护理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3例骨科病患,男患63例,女患50例;年龄13~68岁,平均为43.7岁。所有病患都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并且他们在性别、病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躯体运动反应,植物神经内脏反应和心理反应三个方面。

1.2.1.1对躯体运动反应(1)剧烈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2)患者因为怕痛不敢活动,影响患肢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3)患者为了尽量减轻疼痛或为了避免疼痛加剧,宁可躺着不动而不愿咳嗽、深呼吸,拒绝下床活动、翻身及活动肢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产生。

1.2.1.2植物神经内脏反应疼痛刺激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心率减慢,偶尔可导致心跳骤停;疼痛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

1.2.1.3心理反应疼痛引起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恐惧和忧虑,长期疼痛的折磨还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2.2护士对疼痛患者应观察两方面(1)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强度等。判断疼痛程度的方法:①患者主诉:采用口述评分法(以0~10分让患者自行评分)。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给患者一直线,分成十等份,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无法忍受,让患者自行分段评分)。③医护评估:采用针刺法。(2)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疼痛发作的伴随症状,及患者对疼痛的态度。

1.2.3护理要点首先应查找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

1.2.3.1疼痛原因:致痛病因分析:无菌性炎症---椎管内外或关节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而引起的损害性疼痛。机械性压迫---机体生物力学失去平衡,解剖位置改变,肌应力异常引起的神经血管受压性疼痛.包括创伤(包括手术)、炎症性疼痛、急性缺血、恶性肿瘤、神经性疼痛等。护士应了解疼痛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治疗。如骨伤后疼痛:需制动肢体,妥善保护患部;炎症感染:患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有异味,发现脓肿形成时需及时切开排脓并消炎;急性缺血疼痛:肢体末端动脉搏动减弱、消失,皮肤颜色异常等,需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

1.2.3.2对症治疗:①药物镇痛:轻度疼痛: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中枢性止痛药,如曲马多;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杜冷丁。患者止痛应针对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正确选用镇痛药。还应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从非甾体类药物到中枢止痛药,最后才选用阿片类药物。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剂量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得多,且镇痛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如术后预防使用镇痛泵可以有效地减轻和缓解术后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镇痛泵开关是否打开,导管是否扭曲、打折,以保持导管通畅,同时随时了解镇痛效果,对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使患者达到理想止痛效果的同时,最低限度的降低副作用。②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1.2.3.3心理护理:传统的单纯药物止痛护理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是同时重视身心感受的综合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痛阈,增强其耐受力和抗痛能力。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医护工作者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要整洁,光线要柔暗,空气要清新,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电台节目、轻音乐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加强人性化护理和心理护理:疼痛是当患者有宣泄疼痛时间的时候一种主观的感受,在对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尊重患者,主动询问,理解患者的痛楚,是患者有依赖和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焦虑及恐惧。疼痛引起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恐惧和忧虑,因此护士应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在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护士也应该加强宣教,让患者理解疼痛的弊端,讲解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对术后恢复的影响。让患者了解有关各种镇痛方法的知识以及止痛药物的作用,对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要向患者详细介绍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3.4不良反应的护理及预防护理:(1)患者为了避免疼痛加剧,宁可躺着不动,而不愿咳嗽、深呼吸,翻身及活动肢体,导致肺部感染、褥疮、静脉血栓、肠蠕动障碍等。因此需加强宣教,树立信心,在情况允许下鼓励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2)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并同时应用止吐药。(3)术后6h~8h患者麻醉区域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正常,同时应用镇痛泵,使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患者不会对术后由于外固定和加压包扎过紧而引起的肿胀、疼痛有准确的反应,所以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区域及其附近、指、趾的颜色及血运,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4)对于嗜睡的患者,若呼之能醒,则护士应经常喊醒患者,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如患者有嗜睡、表情淡漠,则应立即停止使用镇痛泵,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5)由于镇痛药物抑制了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干扰了生理性排尿功能,要待镇痛泵撤除后再考虑拔除尿管,避免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而再次留置尿管。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不习惯在床上解小便,出现排尿困难等现象。护理中注意查看膀胱充盈度,如有困难,可采用下腹部按摩、热敷,如仍不能排尿,及时行导尿术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疼痛护理前后病患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护理质量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满意度对比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相关结果详见表1所示,可见实施疼痛护理前后,病患护理质量与满意度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113例病患实施疼痛护理前后情况对比

3、讨论

总之,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正确认识有效的实施疼痛护理,主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在无痛和较为舒适的状态下渡过,会使患者及家属满意,采用药物与重视身心感受的综合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及时有效疼痛护理可促进病人疾病的痊愈,有利于康复。

参考文献

[1]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02-28

[2]孔云芸,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5-10

[3]尹冬风.125例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