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董梅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八小学154600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促进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挥主体作用个性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

1.“三多、三少”。(1)多读,少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让学生多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在读中感悟文章的真情,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要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2)多情趣,少刻板。就是一堂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做到“三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3)多民主,少特权。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倒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2.“一慢、一放”。教师对学生探究、讨论出的结果,要慢一些下结论,放手能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于学生寻找到的观点,只要带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绝对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答案来限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营造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

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1.尊重、爱护学生。邓小平谈到教育时曾经说过: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间同志式的关系。

2.投入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

四、新颖的学习方式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列举几种如下: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3.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合作伙伴。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4.学生当“老师”。学生当“老师”就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子上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

5.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六、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以往传统的灌输方法,而是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南北桥,2017,(5),199-199。

[2]常佰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学周刊,2016,35,(35),214-215。

[3]曾祥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38),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