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高菁1周媛2

高菁1周媛2

1.河北省唐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河北唐山063000;

2.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7%,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84%,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此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事故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实践。

【关键词】冠心病;行为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心理干预;饮食干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23-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该病是以心率过快、面色不佳、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发病后,患者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行为护理是将医学以及行为科学相结合,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以此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本文为探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对于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应用行为护理模式,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实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20例;年龄范围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1.8±5.6)岁;冠心病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1±3.7)年。参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7例;年龄范围为46--73岁,平均年龄为(62.4±5.7)岁;冠心病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为(5.7±3.9)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头晕耳鸣以及出汗等症状。

排除标准:不将患有精神疾病、严重肢体残疾以及意识不清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小组。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病情观察、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具体如下:

饮食干预:食物摄取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密切关联,护理人员首先应对患者详细讲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性,告知患者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会引起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量增加,而高胆固醇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2]。患者不可暴饮暴食、并采取低盐饮食,高盐饮食会使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3]。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要以低脂、低热、低盐低糖富粗纤维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适度进行体重控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多进食豆类食物。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食用适量的食用醋,会对患者血管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另外冠心病患者要减少浓茶、咖啡的饮用量。护理人员通过饮食知识的讲解,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避免不良饮食,帮助患者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良行为干预:部分冠心病患者均存在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由于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少机体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外周血管的异常收缩,长期以来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患者长期吸烟会引起血管内膜受损,引发动脉硬化[5]。饮酒会降低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并会使患者的血压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阻止患者吸烟饮酒,加强患者的自我控制意识,鼓励患者从主观上抵抗烟酒。在日常护理中,对于烟酒控制良好的患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能自主控制烟酒的患者要给予批评,以此减少患者的吸烟饮酒行为。对于顽固性吸烟饮酒的患者要采取强行戒烟戒酒的干预对策,使患者逐渐做到彻底远离烟酒。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加以重视。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情绪波动较大,尤其在患病期间会由于病痛、家庭、经济负担等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以及忧郁、焦虑情绪,不良情绪与消极心理均会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语气,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内心顾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患者。同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抽时间陪伴患者并给予支持,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6]。

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冠心病知识的知晓率,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7],并告知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加减。出院期间要定期回院进行复查,确保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如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改善处理。

行为调节: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是由于操劳过度、精神严重损耗而发病。因此护理人员在对于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应引导患者进行精神放松训练,以此缓解患者的身心疲惫感、缓解其紧绷的情绪。例如听轻音乐、慢走运动等,另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保持节奏均匀的呼吸频率。精神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抗压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栓塞、心脏破裂、乳头肌断、心室壁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用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操作水平、护理服务态度等多方面内容,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如实填写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种。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所有患者的数据,应用SPSS21.0数据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并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并以(±t)表,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参照组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痛、耳鸣等不良症状,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以及临床护理越来越受关注。冠心病发作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具有密切关联[8]。冠心病患者发生血管狭窄、血管阻塞等情况后,引发患者缺氧或心肌缺血,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9]。临床护理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实施了行为护理干预,通过进行饮食干预、不良行为干预以及行为调节等全面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相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此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应用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事故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喻兴丽.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663-664.

[2]罗芳.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7):267-267.

[3]郑小珍,敖艳凤,韦翠英等.冠心病介入围术期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1):6579-6582.

[4]童芳,黄新苑,罗桂芳等.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29-132.

[5]江澜,朱渊,李雯娟等.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夜间护理难点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4):1-3.

[6]李柏艳,张晓杰,刘爽等.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07-909.

[7]向世兰,石爱军,石虹等.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0):3-5.

[8]石美兰.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161-161.

[9]蒋秀兰.行为护理在冠心病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