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B超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孙洁

孙洁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中心卫生院277016)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B超来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意义。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进行B超检查对比观察两者肝门静脉管径的大小和其血流情况,着重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实质光点、胆囊壁的大小、肝脏的轮廓和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等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肝门静脉的管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变慢,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均出现了肝实质光点明显增粗、胆囊壁显著增厚、肝脏轮廓出现锯齿状变化、肝脏出现肿大以及腹水等临床症状。结论:采用B超的诊断方法来检查肝硬化,可以显示肝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肝门静脉管径以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这些都为肝硬化的确诊提供可靠的临床检查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临床观察B超诊断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97-02

肝硬化属于消化性科室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是由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在临床治疗上,肝硬化的早期确诊和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B超的检查方法对肝硬化进行诊断检查,为肝硬化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例进行B超检查,并设定肝硬化患者的观察组,而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女15例,男15例;年龄为30-68岁,平均年龄为(53.4±9.8)岁,身高(160±35)cm,体重(40±18.4)Kg;观察组30例患者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62.4±7.8)岁,身高(160±25)cm,体重(45±25.4)Kg;按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标准可分为A级、B级、C级分别有6例、20例、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身高等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

1.2检查方法

根据医院的B超的检查的机器(目前一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来进行检查肝实质光点的变化、胆囊壁有无异常、肝脏轮廓的变化、脾脏大小的变化以及有无腹水等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测量患者的门静脉的管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使用t检验的检测方式对采用B超的诊断结果的情况进行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门静脉管径和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发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管径明显较对照组的大,而其血流速度肝硬化患者的显著变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除此之外。还观察到30例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胆囊壁显著增厚、肝脏轮廓出现锯齿状变化、脾脏明显变大和出现明显的腹水症状的分别有17例、19例、18例、23例和13例。

表1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门静脉管径和其血流速度的最大值以及平

3.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B超的检查方法对诊断肝硬化的参考价值,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发现,采用B超检查诊断方法来诊断肝硬化患者,主要是参照门静脉管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2]。肝硬化患者相对应健康人其门静脉的管径显著变大、期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部形成大量的假小叶和纤维组织压迫门静脉,从而引起肝脏内部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门静脉阻力增高所致[3]。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观察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观察指标的情况发现,肝脏的轮廓出现锯齿状的变化,肝实质光点增粗,脾脏肿大而且出现大量的腹水等临床症状。由此可见,B超的检查方法可以很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状、肝门静脉的管径以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壮顾世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99-100.

[2]韩春燕.B超诊断肝硬化的价值与超声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4):.

[3]施海群.B超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