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云南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以板桥河水库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影响,边坡自身稳定性,结合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板桥河;水库;边坡治理
1板桥河水库的概况
板桥河水库,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3m,坝顶高程2218.5m,正常蓄水位2214m,总库容273.3×104m3。2017年8月28日现场踏勘,目前水库水位至正常蓄水位,运行正常,据现场查看,主要存在问题为右坝肩边坡存在局部塌方,大坝上游右岸取水口附近边坡局部存在边岸再造引起的塌方现象,枢纽建筑物不存在安全隐患,但输水隧洞进口边坡坍塌易造成取水困难。
2基本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坝址河谷呈基本对称“V”形狭谷,地形陡竣,两岸坡度40~50°,整体形态较规整,右岸坡脚分布有5~10m高陡崖。板桥河自南西向北东流经坝址,在上、下坝轴线间稍向东转折,至下坝线下游约80m处再向北、北西弯转。谷底河床宽8~15m,无漫滩发育,河面宽5~10m,水深0.5~1.5m(枯季)。坝址上游河谷相对宽缓,下游弯转狭谷更加陡峻,两岸壁立,右岸悬崖高达60m。
2.2.地层岩性
坝址地层简单,仅分布第四系松散层和上二迭统峨嵋山组玄武岩。
①第四系
崩塌堆积(Qcol):褐色、灰黑色碎石土夹块石、滚石,松散。分布于两岸陡崖脚,厚度1~5m;
冲洪积(Qpal):褐灰、灰色砂卵砾石层,厚度0~2.4m,分布于河床。
残坡积(Qedl):褐红、褐黄色砾质壤土夹碎块石,中密。分布于两岸缓坡地带及山麓,厚度2~4m;
②上二迭统峨嵋山组
凝灰岩(P2βT):紫红、灰紫色凝灰岩,条带状分布于坝址左岸岸顶,厚度10~40m。
玄武岩(P2β):灰黑、青灰色含杏仁致密状玄武岩,局部夹浅红色火山角砾岩及灰紫色凝灰岩,强~弱微风化,中厚层状。分布于整个坝址区,厚度约400m。
2.3.地质构造
坝址位于新田复式向斜之下拖期向斜南东翼,河谷为单斜纵向谷地质结构,玄武岩流面产状总体倾向NW,倾角9°~35°。构造较简单,根据破裂结构面的规模及其影响,对结构面进行分级,见表2-1。
a组:产状225°~275°∠70°~88°,共轭剪切节理,面波状起伏,起伏差1~3cm,闭合或微张,隙面局部附有钙膜,平硐内延伸长大于10m,线裂隙密度1~2条/m;局部达4~5条/m;在强风化带、强卸荷带内微张或张口宽0.5~1mm,次生砂泥质全充填,隙面见泥膜;在弱微风化及弱卸荷带内一般微张或闭合,白色钙膜充填,隙面局部见泥膜。
b组:产状55°~75°∠80°~89°。共轭剪切节理,延伸直,面较粗糙,起伏差0.6~1cm,闭合或微张,隙面局部附有钙膜,平硐内延伸长大于15m,线裂隙密度2~4条/m;在强风化带、强卸荷带内微张或张口宽1~3mm,次生泥质全充填;在弱微风化及弱卸荷带内一般微张或闭合,白色钙膜充填,隙面局部见泥膜。
c组:产状103°~135°∠64°~76°,反倾节理,面平直,微张或张口,为次生泥质物夹碎屑或白色全风化石英脉全充填,隙面局部附有钙膜,线裂隙密度1~5条/m,地表可见延伸长大于5m,在左岸坡形成卸荷裂隙;强风化带、强卸荷带内张口宽1~25cm,红粘土夹母岩碎屑半充填或全充填,线裂隙密度3~5条/m。弱微风化及弱卸荷带内在近河床部位一般微张或张口宽0.5~1cm,为全风化白色石英脉充填紧密,石英脉手搓即成粉泥状,线裂隙密度0.5~2条/m;在靠坝顶部位一般张口宽1~8cm,为次生泥质物夹母岩碎屑充填紧密,线裂隙密度1~3条/m,隙面局部见钙膜。
2.4.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上游左岸有侵蚀浅沟,右岸上游发育深切冲沟,沟口有少量洪积物堆积。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以岩石风化、崩塌掉块、卸荷松动为主,无滑坡分布。
2.5.水文地质
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复杂,具典型山区峡谷河流地下水动力条件,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和裂隙潜水。残坡积层含少量孔隙水,透水性中等~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岩(土)体中孔隙、裂隙向谷底径流,于河床、沟床呈散浸排泄,地下水补给河水。
环境水对混凝土除具有重碳酸型(HCO3-)中等腐蚀外,无其它类型的腐蚀性,建议设计上应考虑地表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措施。
2.6.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参数
板桥河水库大坝工程区距离小江断裂西支约7km,距普度河断裂>10km,大坝工程区内无活动断裂发育。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据1/400万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板桥河大坝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中硬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3板桥河水库库岸及边坡地质评价
3.1右岸坝肩边坡
右坝肩塌方发生在边坡中部偏上部第四系坡积层中,塌方区位于坝轴线至上游10m左右,高度高于坝顶15~20m,塌方区边坡中上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碎石土夹块石,厚2~4m,结构松散,边坡较陡,经雨水饱和后导致失稳坍塌。塌方后形成了新的较陡的边坡面,坝肩边坡总体稳定性差。中下部为为二叠系下统峨眉山组(P2β)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强风化,基本稳定。
4边坡治理措施
4.1板桥河水库大坝右坝肩
对板桥河水库大坝右坝肩边坡清除表面的松散体,开挖边坡按1:1进行,边坡支护采用喷C20混凝土厚10cm,挂网钢筋为HPB300φ6@200mm,并垂直边坡设置φ25砂浆锚杆,锚杆长度6m,间排距2m,边坡上设φ50排水孔,向下倾斜3°,排水孔长3m,间排距3m。锚杆及排水孔均梅花形布置。
4.2板桥河水库右岸取水口
板桥河水库右岸取水口边坡坍塌段目前稳定,清除表面的松散体,设C20混凝土板,板厚250mm,迎水面纵横向配HRB400Φ14@200mm钢筋,在水面以上80cm高位置设一排锚筋桩,桩的孔径为30cm,孔深3m,间距1m,每根桩布设3根HRB400Φ20@200mm钢筋。锚杆采用Φ25,长6m,间排距3m;Φ25,长9m,间排距3m两种。目前对水下情况不清楚,考虑施工安全,建议放空库水再进行测量并施工。
结束语:边坡塌方段建议尽早处理,以免坍塌规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