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杨凌区712100
摘要:榆林市的农业产业是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逐步深化,农业寻求自身转型从原本粗犷式、分散型生产方式向科学化、集中化生产方式转换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必然。榆林市作为陕北的农业重镇,农业的发展直接涉及到了其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其农业产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将从多方面对榆林市农业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发展策略;分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更是我国文明的基石,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农作物的种类也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种植的农业物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陕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中心区域,其本身也是杂粮、马铃薯、红枣等农业物的盛产区,每年不计其数的杂粮、马铃薯、红枣、等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可以说对于陕北地区而言农业已经成为了其支柱性产业之一。在陕北地区榆林市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其农业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对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关于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相关话题。
1、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榆林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使其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就目前来看榆林市的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是以种植马铃薯、地膜玉米、杂粮以及无公害大漠蔬菜和红枣为主,榆林市的农业产业规模和产量在陕西省位列第一。下面我们就对榆林市农业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1.1农业产业规模较大,具有发展优势
榆林市目前的总耕地面积达到了103.08万公顷,其常用的耕地面积也达到了60万公顷,其中榆林地区生产的红枣种植面积极大,约有7.3万公顷,每年的红枣产量能够达到5.6万吨,其种植面积在陕西省红枣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67.6%,其红枣总产量也达到了总产量的42.7%。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8.7万公顷其每年的马铃薯鲜薯产量达到了280万吨,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5%,占陕西全省的50%。在杂粮方面,绿豆的种植面积为2.6万公顷其总产量达到了1.8万吨,占全国绿豆总产量的2.8%,在全省种植的面积更是高达46%。目前来看榆林市的农业产业规模是较大的,由于其产量极高、质量较好并且地理环境优越等因素使得其在全国的各种农产品市场当中都有着较为优势的地位。榆林市的农业生产分为了三个大区域,其一是以佳县、吴堡、清涧等东部黄河沿岸城市为主的红枣产业区,其二则是以米脂、横山等为代表的南部小杂粮产业区,其三则是以靖边、定边为主的优质马铃薯产业区。三大农业产业区域构成了榆林市农业产业的基本结构,使得榆林市成为了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城市。
1.2龙头企业数量增多,带动个农业产业发展
随着榆林市农业的快速发展,榆林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可以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型企业,就目前榆林市的情况来看其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达到了93家,其中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了43家而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则达到了3家。早在2011年榆林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固定资产就达到了2.1亿元,其销售收入也高达5亿,实现了6400万的净利润,并且还带动了榆林市农业产品的出口与就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涌现和壮大龙头企业与农业生产基地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也不断深化,至今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一条龙农业产业体系从农业种植生产一直到加工与销售实现了一个一个闭环式的生态链条。
2、榆林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整体素质较低
榆林市的农业企业数量较多不过这些农业企业本身的素质却较为低下的,大多数的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竞争力也相对缺失更无从谈起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农业产品的研发,这就使得榆林市农业企业的企业活力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墨守成规无法起到带动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2企业与农合之间的缺乏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都是以订单农业为主,但是大部分农业订单的履行合同能力都较差,其信用程度也不够,因此导致农业订单的履约率很低。大多数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还停留在买断关系上,这使得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缺乏共同的利益追求。
2.3缺乏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榆林市很多农业产品都远销国外,而相对于国内欧盟、美国等国家的质量检验标准较高,而榆林市的很多农业产品没有相关的质量监察与认证这给榆林市农业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3.1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农业产业而言龙头企业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龙头企业是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只有存在大量的龙头企业才能够使得榆林市的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因此就目前来看榆林市应当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扶优、扶大、扶强”为扶持的目的,对一些起点较高并且规模较大具有极强带动能力的企业进行大力度扶持。首先要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资本运营以及突出自身的优势品牌对于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并且由政府为媒介展开跨区域、跨行业的优质联合与合作。根据榆林市自身的特点应当打造以红枣、杂粮、玉米、马铃薯为主要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应当以深加工、精加工为发展重点,将原本地单纯的原料生产变为原料与加工一体化生产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大大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在此前提下应该鼓励龙头企业自创品牌并且抢占农业市场将自身品牌打响,让榆林市的优质杂粮、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可以再整个农业市场上变为驰名商标,并且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为主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3.2集中农业产业并建立标准化生产标准
对于农业产业而言标准化是中国农业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而在标准化之前首先要将榆林市自身的农业种植进行集中,只有集中管理才能够为标准化的实行提供基础条件。集中农业种植第一步就需要建立农业产品种植基地例如目前已经建立的横山、佳县米脂为中心的拥有6.7万公顷的优质绿色杂粮出口创汇生产基地,其将杂粮生产进行集中并且建立了标准化的质量检测标准从而使得榆林市的杂粮能够顺利地进行出口创汇。
3.3完善龙头企业与农合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应当与农户持续进行“农业订单”业务,并且进行定向投入和定向收购从而确保农户的利益,农户与企业双方应当在平等互利地原则下进行商业交易。应当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对不守信用的企业以及农户进行黑名单处罚从而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结束语
榆林市的农业产业对于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在大力鼓励农业生产的同时将农业产业化、科学化、技术化、规模化作为其发展的目标从而使得榆林市从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让越来越多地榆林市农业产品可以畅销国内外。
参考文献
[1]王晓雯,祁锋.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2(17):13-14.
作者简介
朱桂生出生于1988年,陕西省榆林市人,2011年毕业于吉林长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硕士2015级在职研究生。陕西省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员。现任职于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