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COR、ACTH、CRP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COR、ACTH、CRP的影响

闫杰作谢小欢王香菊

(鹤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江门529700)

【摘要】目的:探究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拟于我院第二次分娩的孕产妇300例,按其意愿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200),对照组孕产妇予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治疗,观察组予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治疗,观察两组孕产妇分娩阵痛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程度、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用药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用药后两组MAP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HR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VA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镇痛后10、20、30min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两组Cor、ACTH、CRP水平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分娩后2h、分娩次日Cor、ACTH、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比较,观察组自控镇痛次数、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用量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的硬膜外阻滞,对第二次分娩孕产妇应用0.1%罗哌卡因复合10μg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好。

【关键词】芬太尼;罗哌卡因;分娩镇痛;COR;ACTH;CRP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65-03

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二胎备孕逐渐增加,但多数生育二胎妇女年龄较大或长期使用节育环,身体条件差,即使经药物调理后身体状态仍难以达到自然分娩条件,故临床上需对有分娩困难的孕产妇以人工干预手段协助分娩[1,2]。在困难较大的分娩中,需以相应手段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以减少产妇在分娩时的体能消耗,抑制应激反应,故在分娩过程中减少产妇痛苦,有利于分娩顺利进行[3]。分娩镇痛是临床上常用协助孕产妇分娩的手段,是缓解产妇分娩疼痛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产科常用分娩镇痛方法为低浓度局部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行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但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分娩镇痛方法效果存在差异,故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本研究选择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予二次分娩产妇分娩镇痛,观察该方案对孕产妇身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拟于广东省鹤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第二次分娩的300例孕产妇。纳入标准:研究时间拟于我院第二次分娩者;年龄35~45岁者;无头盆不称及骨盆及产道畸形者;无产科合并症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前分级为I或II级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长期服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史者;恶性肿瘤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者;完全性前置胎盘者;不同意参与或中途退出试验者。本研究孕产妇按其分娩镇痛用药意愿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其年龄为[26~39(32.17±3.24)岁和27~40(32.24±3.35)岁,t=0.17,P>0.05],孕期为[38~40(38.94±1.12)周和37~40(39.12±1.06)周,t=1.36,P>0.05],体重为[52~81(71.24±7.56)岁和52~82(72.08±8.26)岁,t=0.85,P>0.05],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取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于L3~4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射0.1%罗哌卡因+(2μg/ml)5ml芬太尼,共10ml。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进行自控镇痛,间隔给药频率锁定为3ml/15min,宫口全开后停药;观察组:产妇取左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于L3~4间隙,以25G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穿破蛛网膜,待有脑脊液流出后,予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给药时间为30s。置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进行自控镇痛,间隔给药频率锁定为3ml/15min,宫口全开后停药;两组孕产妇麻醉后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进行常规分娩。

1.3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监测产妇诱导前(T0)、给药后10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及180min(T5)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给药前、镇痛给药后10、20、30min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3)血清生化指标:于分娩前、分娩后2h及次日早晨8时采集空腹静脉血5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因子水平;(4)用药情况:记录产妇自控镇痛次数、罗哌卡因用药量、芬太尼用药量;(5)不良反应:记录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22.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命体征指标、VAS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用药情况以(x-±s)形式表示,数据经检验符合正态性与方差齐性后,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不符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不良反应以例(n)及百分数(%)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麻醉给药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给药后,两组MAP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HR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孕产妇麻醉给药前后生命体征比较(x-±s)

3.讨论

分娩疼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高级别、长时间的分娩疼痛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复杂心理活动,同时会引起机体剧烈的应激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削弱机体生理储备,导致全身神经内分泌变化和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等细胞因子血清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故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适时进行合理分娩镇痛必不可少[5,6]。

罗哌卡因、芬太尼均为分娩镇痛常用药物,罗哌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阻滞神经兴奋传导,具有良好感觉阻滞与轻微运动阻滞的优势,且作用时间长,对孕妇产程中屏气用力与子宫收缩无影响[7]。芬太尼为一类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类镇痛药,镇痛强度大,副作用小,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获得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小剂量用药不影响子宫收缩[7]。临床常以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进行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孕产妇的疼痛。但有研究报道,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虽然可以获得良好镇痛效果,但该种分娩镇痛方法起效缓慢、用药剂量较大,易导致产妇发生药物副作用[8]。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及腰-硬联合阻滞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但后者因起效快、药物用量少、产妇满意度高而更适合分娩镇痛[9]。本文研究中分别以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硬膜外阻滞与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对二次分娩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给药后两组孕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观察组产妇疼痛感更轻、自控镇痛次数与用药量更少,同时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说明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对二次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产妇镇痛用药频率与用药量,具有安全性。

孕产妇分娩过程中持续剧烈的疼痛激活机体应激反应使多种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而炎症因子又可作为疼痛递质导致产妇疼痛阈值降低,进而放大疼痛,不利于产妇分娩。Cor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ACTH则是由脑垂前叶分泌的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作用的激素;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急剧上升的急性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可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灵敏的指标,故血COR,ACTH,CRP水平可有效反映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炎症状态[10-12]。本研究中,观察组给药镇痛分娩后上述指标上升趋势弱于对照组且各时间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二次分娩孕产妇以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方案分娩镇痛有利于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张力胜等研究指出,以15μg、25μg等更大剂量的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也能获得良好镇痛效果,抑制孕妇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方案对第二次分娩孕产妇镇痛效果优于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硬膜外阻滞方案,可抑制产妇应激反应,有助于产妇顺利分娩,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杨亚琴.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126-127.

[2]蔡弥松,李光强,王庆.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4(19):16-18.

[3]黄遐,杨娟,杨永秀.分娩镇痛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2):197-201.

[4]杨家道,谭燕萍,秦用华,等.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临床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0):102-105.

[5]李媚娟,徐琼.分娩疼痛机制与常用分娩镇痛方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2):125-129.

[6]张惠.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883-886.

[7]黄艳.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学指标以及TXB2/6-Keto-PGF1α比例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512-1515.

[8]邹晨明.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5,12(12):16-17.

[9]韩宇.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5,13(8):72-73.

[10]季小清.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3):54-56.

[11]李铁军,杨德琪,蔡淑女,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2):1726-1730.

[12]刘琼,许莉,许铿,等.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皮质醇和血浆D-D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285-1287.

[13]刘新喜,张力胜,张晓丽,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5(4):563-566.

江门市卫生计生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A116).

课题名称: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COR、ACTH、CRP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