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思路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思路总结

张代贵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MSCT灌注成像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MSCT灌注成像检查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肝脏肿瘤类型不同对其进行鉴别和分析,并观察MS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入选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最终均通过手术病理做出证实,而MSCT灌注成像结果则完全符合。结论:将MS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其具有显著的价值,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脏肿瘤;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12-01

肝脏肿瘤类型较多,包括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等,作为肝脏部位的占位性病变,癌变发生后恶性程度极高,容易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诊断和鉴别,以期临床按照患者的诊断结果调整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而促进患者得到有效恢复[1]。本次研究则以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为背景,在2015年1月到2018年3月之间,对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分析,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MSCT灌注成像检查的120例疑似肝脏肿瘤患者(疑似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3例、疑似肝转移瘤患者40例、47例患者为疑似肝细胞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疑似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32±2.14)岁,其中女性共计14例,其余19例为男性,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为(4.23±0.62)cm;其中疑似肝转移瘤患者40例,其病灶的最大直径为(4.26±0.81)cm,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2±2.14)岁,男女分别有30例和10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47例,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为(6.56±0.69)cm,其年龄均值为(53.62±2.06)岁,其中女性患者共计9例、其余38例患者均为男性。本组患者在拟行检查前已经了解本次研究概况,其均表示知晓本次研究概况并同意接受研究观察。

1.2方法

均对入选患者实施MSCT灌注成像检查,所用检查仪器为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检查时将仪器设置为全肝灌注模式;并选择德国拜耳医药公司生产的优维显300作为对比剂对患者进行注入,注射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量为50ml,注射速度则为每秒5ml,完成注射后选择20ml的生理盐水以同样的速度注入,此后间隔8秒并准确全肝扫描。扫描过程中间距为5.0mm,层厚为5.0mm,螺距为1.156,120kv,100mAs,旋转时间为0.4s,扫描间隔时间则为4.7-5.6s,连续对患者实施13次扫描,以期对比剂在患者肝脏循环而构成完整的检查曲线[2]。

1.3图像处理

将本次检查所得图像传入到CT灌注软件上,分别在门静脉、主动脉部位设置感兴趣区域,生成对应的肝脏关注彩图,包括总灌注图、静脉灌注图、动脉灌注图,同时获得相关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指数、总肝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通过各项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者的肝脏部位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按照患者的肝脏肿瘤类型不同对其进行鉴别和分析,并观察MS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作为本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ROC曲线对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检验后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MSCT检出4例;患者的肝血管边缘结节有强化现象,则灌注程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早期无强化区域主要呈现低灌注现象,而周围肝实质的灌注程度则相对较高。

疑似肝转移瘤患者40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MSCT全部做出诊断,观察可见显著的高灌注,中心部位则为显著的低灌注现象,但病灶周围的肝实质高灌注明显,其中有5例患者富血供转移瘤表现和原发性肝癌类似。

疑似肝细胞癌患者47例,16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MSCT检出16例;MSCT灌注成像可见患者病灶存在不均匀的高灌注现象,病灶坏死中心区域和病灶边缘部分的灌注程度差别明显,其中坏死区域的低灌注现象明显,边缘部分则灌注程度则高于中心部位,病灶周围的肝实质灌注量相比正常肝实质存在一定增高现象。本组患者的ROC曲线分析结果详情见下表1。

表1ROC曲线分析结果

3、讨论

目前临床对肝脏肿瘤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可应用于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其中螺旋CT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检查容易受到扫描技术和患者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资料不典型现象,进而无法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3]。MSCT灌注成像则是基于CT技术上完善而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临床中目前有着相对广泛的应用,因此成为各个研究分析的热点[4];其检查过程中能够通过相关的扫查获得一定数据资料,利用强大的数据后处理技术对患者实施分析,进而能够通过不同状态的分析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视觉资料,此后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处理下,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描述出相关的状态下系统情况,临床以约登指数等对患者的最佳诊断阈值进行分析,则能够做出准确诊断[5]。本次研究对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肝脏常见肿瘤的价值做出分析,结果显示:灌注成像可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同时MSCT灌注成像结果和病例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证实了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纵观本文对MSCT灌注成像的价值思路进行探讨,认为其能够以准确的灌注参数为临床提供最佳诊断分界值,临床采用有关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则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参数,因此MSCT灌注成像的应用前景广阔[6]。

综上所述,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

参考文献:

[1]赵姝娟.CT灌注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1):45-46.

[2]邓明,黎昕,代海洋,等.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139-140.

[3]朱炳印,郭顺林,姚永杰,等.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145-148.

[4]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90-93.

[5]杜涛明,唐烨真,莫云海,等.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2):133-135.

[6]昝宁,范娟.CT灌注成像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6,29(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