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慕连凤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两类学生最让教师爱恨交织。
类型一:思维敏捷、会做难题、上课时能及时“救场”,但是一到考试丢三落四,这个没看清,那个“没审清”,因而总是因“马虎”导致出错,成绩不尽如意,并且“屡教不改”。也就是所谓的让教师爱之切也恨之切的“马虎蛋”。
类型二:听课极认真、笔记做的无比完整、精美,课后复习及时、有疑问也能及时请教,但是一到考试,总是因“没想到”而有不会做的题,导致成绩不尽如意,总是“事倍功半”。即让教师爱恨纠结的“笨蛋”。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些学生是真的“马虎”、真的“笨”吗?其实静下心想一想,他们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并不是表面表现的这么简单。“没审清”或“没看清”不代表没看,看了为什么却没注意到并利用有效信息呢?可能的原因应该有这么几方面:
1.做题时状态不对,大脑在“游离”,所谓的“看”只是表现为眼在机械移动。
2.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对明显的条件对应的信息在脑中根本就没印象,导致信息的无效。
3.没有“读题→抓信息→分析→得结论→应用”等一套基本的做题习惯与过程。属于想到哪算哪类型,基本是凭感觉做题。
4.能力不足。看到条件了,脑中也有相应的知识,但不能将二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导致条件提供的信息提取不到。
二、问题的反思
学生为什么没有基本的做题习惯与思路?为什么不能将脑中已有的知识和题中有效信息进行有效的联系?本质原因还在于习惯不好,能力低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提升学生能力应是一直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主要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教师急于求成,没有耐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并坚持一定的理念与方法,学生必然不能形成相应的习惯,更谈不上能力的提升。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加以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太急功近利?是否更有一个大局观?是否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然后再从细节上加以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解决学生当前问题的同时,是否也从提升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了?一个题目的讲评最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是否更多的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