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志愿服务对住院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社会志愿服务对住院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王水英1丁炜2何琳1莫小青1杜凌阳

王水英1丁炜2何琳1莫小青1杜凌阳1

(1浙江萧山医院311200;2杭州博养医院310004)

【摘要】目的探究社会志愿服务对住院老年患者与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意识清晰伴有一定的躯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争取社会非专业志愿者的客观支持;实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争取专业志愿者的主客观支持,提高其社会利用度。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在社会支持前后进行测评。结果社会志愿服务与住院老年患者生活满意度呈一定相关性,能减轻患者抑郁程度。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志愿服务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应重视社会志愿服务,实行以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减轻照顾压力。

【关键词】老年患者社会志愿服务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76-02

社会志愿服务[1]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就诊感受、给患者提供便利,而且对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康复具有老年人及康复期患者的双重特性,老年人身体逐渐衰老,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问题[2]如抑郁、孤独、退化等,需要较多的生活护理与社会支持。本文以意识清晰伴有一定的躯体功能障碍的老年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分别给予非非专业志愿者和非专业志愿者的社会支持,并对患者身心状况作相关性研究,以探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康复护理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浙江萧山老年医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年龄≥60周岁,意识清晰有一定躯体功能障碍的老人,其中男25例,女55例,年龄60-98岁(81.59±8.34),住院天数16-119天(71.19±30.85),躯体情况:脑血管意外31例,慢性肺部疾病16例,癌症7例,糖尿病7例,心脏疾病12例,其他7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保、文化程度)经齐性检测,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护理实施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二组病员不分配在同一病房,每间病房住2-3人,由护工照顾患者日常起居。对照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争取社会非专业志愿者的服务,加强患者与他人的联系,予以精神安慰;实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争取专业志愿者的服务,增强患者被支持的主观感觉,提高社会利用度,指导其进行功能锻。专业志愿服务者由萧山医院和其他各大医院委派,非专业志愿服务者由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组成。志愿者采取定期上门访视的形式对入选的患者进行无偿服务至少每月二次。志愿者与患者进行拉家常式的谈话,每次半小时,同时根据季节情况为入住的每位患者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或小礼物;为老年人过集体生日,组织文娱活动,提供通讯工具方便联系等。对入选的患者事先由护理部告知志愿者,交待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1.2.1.1对照组在日常护理、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争取社会非专业志愿者的服务,为患者增加客观支持(即患者所接受到的实际支持)。由护±合理安排床位,安排兴趣类同,易互相沟通的患者同室或相邻,避免住处变动;非专业志愿者提供通讯工具支持患者与亲友团积极联系,给患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采取精神安慰,尽可能解决患者实际困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1.2.1.2实验组:在日常护理、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争取社会专业志愿者的服务,为患者增加社会支持,强化主观支持(即患者所能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给患者以正向支持,成为患者可信赖的朋友,让患者感到专业志愿者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鼓励患者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沟通中强化患者已得到的支持,让患者感到亲友团的关心。作好引导工作鼓励患者有困难积极求援,有烦恼及时说出来寻求支持;鼓励患者尽可能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各种活动及适量的运动,引导患者在活动中寻求支持,增强自信心。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些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指导。

1.2.2调查方法

1.2.2.1测量工具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研究对象在入院出院时分别进行测评。

1.2.2.2测评人员要求对测评者事前进行规范培训,要求对所有问卷逐条评估,解释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因文化水平低或肢体功能障碍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者,征得患者的真实意愿由测评者代为填写。

1.2.2.3评分标准SSRS量表有10个条目,主要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进行测评,总分范围12-66分;LSR共25个条目,主要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总分范围5-25分;SDS共20个条目,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主要反映抑郁状态的特异性症状,各得分相加为总粗分乘以1.25后为标准分;量表的评分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统一标准评分。

1.2.2.4资料收集共发放问卷640份,当场回收合格问卷640份,合格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当场进行检查,核对无误,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配对t检验和Pearsons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入院与出院自身比较量表测评结果分析(x-±s)

备注:1)P﹤0.05;2)P﹤0.01

3讨论

3.1社会志愿服务支持的结果从表1可见两组老年患者量表测评在入院与出院时进行自身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方面(除对照组主观支持p﹤0.05外)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增加社会志愿者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抑郁,提高生活满意度,这与陈明敏等[3]报导基本一致。完善对老年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有资料表明[4]积极应对与总体希望水平呈正相关,鼓励和帮助患者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可作为提升希望水平的策略。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本院护±要忙于日常的护理和治疗,社会志愿者的服务可弥补一些老年患者精神上的空虚,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和社会利用度均增加,说明老年患者愿意接纳志愿者的服务。从表2可见两组患者随机分组,入院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社会利用度)、生活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在入院时抑郁、客观支持方面有显著差异性。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社会支持后,出院时实验组在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主观支持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专业志愿者具有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在心理安慰、交流技巧等方面可能优于非专业志愿者。虽然出院时二组患者在抑郁、客观支持方面无差异性,但二组患者在入院对照中具有差异性,组间自身对照时抑郁程度均有减轻,间接可说明实验组抑郁程度缓解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获得较多的客观支持。在老年患者康复中,一对一的陪护目前因受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人均月费用达三千元左右,而一对二或三的陪护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了老年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促使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志愿服务者[5]的定期帮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社会志愿服务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从表3可见住院老年患者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老年患者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生活满意度就越高,这与文献[6-7]的报导基本一致。

3.3社会志愿服务支持的重要性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8],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的老年社会服务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志愿者服务将成为老年社会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护理模式[9]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减轻家庭的照顾压力,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已势在必行,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医保政策调整利好,给萧山老年医院患者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老年患者康复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但目前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规护理的层面上,进一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康复护理模式和专科护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志愿服务者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服务内容不一,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群.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3,10:50-51.

[2]王升秀.浅淡社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186.

[3]陈明敏,厉群,李淑华,等.康复期老年病人社会支持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0A):1722-1724.

[4]章秋萍,鲍文卿,练亚芬.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0,9(5):376-378.

[5]熊年秀,胡美英,陈淑玲.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模式与成效[J].护理学报,2008,15(10):78-79

[6]崔丽娟,秦菌.养老院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4):426.

[7]王水英,周仙琴,杜凌阳,等.80例住院老年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期增刊):61-63.

[8]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9]王水英,杜凌阳,丁炜,等.老年医院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3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