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结果准确度提升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质监测结果准确度提升策略探讨

刘莹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肥城市271612

摘要: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水质监测的工作成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环境防治情况。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水质监测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是必然趋势,切实有效改进水质监测技术,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已经是当前实现水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亟待解决的方面。因此,必须要对监测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升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质监测;结果;准确度;提升策略

1当前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几个问题

1.1水质采样及保存

水质采样是保障水质监测质量的关键,采样过程的规范程度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所采样品如果不具备代表性、完整性,分析再精确,质量控制再完善,也无法弥补环境质量的真实情况。一般情况下,采样布点、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监测项目的确定、样品容器的选择和数量、采样前容器的洗涤、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多个环节,都会给样品的实际代表性和完整性带来较大影响,最终影响到水质监测质量。

1.2实验室条件

(1)环境条件。对水质的检测分析需要用到精密仪器和化学试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光照、振动、电磁干扰、灰尘、微生物等外部环境,都会给监测结果带来影响。

(2)设备条件。在分析过程中,仪器设备是否灵敏、精度是否正常,化学试剂是否符合规范和相关标准,也会影响到水质监测质量。其中仪器灵敏度下降,缺乏维护等问题,将使样品结果出现误差,或者是试剂纯度不够或者浓度不够,都会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当配制试剂的水纯度不够时,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1.3监测过程和人员素质

水质监测过程中,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种类,都会使用不同的监测仪器和方法,这些不同种类的监测项目,往往带来精度和结果上的差异,检查出的数值可能存在出入,这些也会影响水质监测质量。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能力,对最终结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异常数据出现,将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1.4数据分析和处理

在监测实验完成之后,对数据的收集、归纳和处理过程,也是影响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数据分析处理中,相关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执行操作,在对较多的数据样本进行选择时,需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说迪克逊检验法、格鲁伯思检验法等等。

2提升水质监测准确度的策略

2.1加强样品采集阶段的技术检测

为了全面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在样品的采集阶段就要做好相应的技术监测工作。针对河流监测点位和断面的采样方面的工作来说,在进行设点采样时,可以采用垂线布设的方法,以此来确保所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另外,在采集到样品后,要依照待测物的理化性质来选用适当的装置容器;在加入保存剂时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时间顺序[3]。最后,采样技术人员一定要树立好责任意识,严格依照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采样操作,以确保样品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确保做好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为了进一步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做好实验室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到让实验室中的湿度、粉尘、温度等环境因素都符合实验要求。对于采样用的装置容器需要做好清洗工作;对于仪表仪器要定期检查维修,做好矫正工作;对于试剂的纯度也要严格加以控制。

2.3加强水质样品采样和监测的规范性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过程中,想要使得水质监测的结果更加精准、科学、合理,就需要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防止人为因素对环境现场水质监测结果的一些干扰,确保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精确性和科学性。首先在监测的过程中对采样过程严格要求,如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对水质样品进行采集,使得水质样品更具有代表性。而且监测人员在监测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国家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进行。还需要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以提高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数据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2.4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随机误差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两组或三组同样条件的样品进行实验,就能够降低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其次,在分析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失误差,一经发现必须立即纠正。在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同时进行空白样品,校准曲线、平行样、密码样、加标回收率、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其质控结果应满足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对于稳定的测定过的样品保存一定时间后,若仍在测定有效期内,可进行重新测定,以评价样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5数据处理环节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环节,也是得出结论前的最后阶段,其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监测质量。数据分析主要由监测数据记录整理、有效性分析、统计核算和数据回归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数据的选择十分重要,误差较大的数据会对监测结果的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在数据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误差较小的数据,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的原则进行数据的取舍和数据有效位数的保留,还可以采用迪克逊检验法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提升数据处理分析环节的质量。

2.6实验后的质量管理方法

第一,人员素质是质量控制的保障,检测人员必须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水平并持证上岗,及时了解国内外水质监测的新技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水质监测工作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分析人员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第二,要重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设备仪器的精确程度对水质监测质量同样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在检测分析中应当合理使用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当实验结束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从而提高设备仪器的稳定性,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和期间核查。另外,还要加强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力度,加强管理评审工作,不断改进质量体系,纠正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7保持实验室的环境

相关部门对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就离不开实验室,而实验室的环境对水质检测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对环境现场监测水质进行分析的时候就需要控制好实验室内的控制指数、湿度、温度,不仅如此,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实验室静电进行防备,防止检测过程中由于实验室环境的改变使得水质监测的设备性能发生改变。

结束语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污染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对水环境产生十分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威胁。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控制水污染已经是当前亟待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水质监测可以对水环境的质量以及污染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为了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水环境质量,就必须要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花.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1):177+179.

[2]王丽绒.水质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山西化工,2017,37(01):124-126.

[3]邹玲玲.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方式分析与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05):155-156.

[4]段龙飞,谢卯.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3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