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2

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陈雅婷(综述)王巧民(审校)

陈雅婷(综述)王巧民(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30032)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07-02

克罗恩病(Crohn’s,CD)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多样,无特异性表现,易被误诊,故该病的诊断一直为难点,特别是小肠克罗恩病。本文结合内镜、影像学及血清生化指标就该病的诊断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1.内镜检查

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包括结肠镜、小肠镜、胃镜以及胶囊内镜,内镜下CD特征性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裂隙样溃疡及鹅卵石样外观。CD病变最常累及末端回肠,所以结肠镜检查往往列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而对于少数病变累及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CD患者,胃镜检查对于诊断有一定价值,且上述两种内镜均可行内镜下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而对于小肠型CD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双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推广使用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新手段。双气囊小肠镜通过经口与经肛进境方式相结合,可以完成全消化道的完全、彻底、无盲区的检查[1],直视整个小肠粘膜并可对病灶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国内何剑琴[2]的一项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小肠CD检出6例(6/28),结合病理、治疗效果和临床随访中6例均确诊为CD,诊断准确率为100%(6/6),证明该项检查对于小肠CD较为理想。但该项检查为侵袭性操作,难度大、时间较长,有些患者不能耐受。虽然胶囊内镜价格昂贵、可控性差、存在图像捕捉盲区和遗漏、无法活检,特别是易在狭窄处嵌顿等弊端,但其侵袭性小,检查时间短,无痛苦更易被患者接受,戈之铮[3]等的研究显示20例疑似小肠CD患者行胶囊内镜发现CD13例,提示对疑似CD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该病的早期和轻型患者诊断尤其显示出优越性。

2.影像学检查

小肠C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钡剂造影及B超等。对于肠腔狭窄型、存在瘘管、脓肿、炎症性包块的CD患者钡剂造影及B超有一定价值,但因钡剂造影敏感性低、B超对CD准确性较低,已逐渐被CTE、MRE取代。朱林林[4]的一项针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方法系统性评价研究中显示在CTE(CT肠道显像)、CE(胶囊内镜)、SBFT(小肠钡餐)及MRE(磁共振肠道显像)四项检查中CTE对克罗恩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之和最大,提示CTE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准确度最高。另一项CTE、MRE及超声对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中[5]提示CTE在CD诊断的敏感度方面优于MRE和超声。且在一项研究中[6]显示CT诊断克罗恩病肠壁增厚、肠腔病变及肠外并发症效能均较高,但难以诊断肠壁溃疡及炎性息肉,可与小肠钡餐造影剂内镜检查互补,有利于揭示CD的活动期与慢性期表现,可动态观察CD的病情发展。

CT仿真内镜(CTVE)是将CT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出现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方法,它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处理CT扫描图像数据重建类似电子内镜所见的空腔脏器内表面的立体图像,包括CT仿真胃镜、CT仿真结肠镜及CT仿真小肠镜等。其中CT仿真小肠镜能清晰显示肠壁及肠外病变,全面评价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对C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期CD典型的CTVE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4mm);肠粘膜明显强化伴有肠壁分层改变,粘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呈“靶征”或“双晕征”;肠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呈“木梳征”;相应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7]。近年来研究显示[8],CTVE与CE对诊断CD敏感性分别为82%和83%,特异性分别为83%和53%,提示CTVE对于诊断CD有较好敏感性和更好的特异性;Jensen等[9]研究显示CTVE对CD狭窄型病变敏感性、特异性高达70%、92%;同时CTVE对术前肠道瘘管准确性高达86%[10]。

现虽CTE对小肠CD表现出优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显示粘膜颜色变化,也不能代替传统电子内镜下的活检和治疗功能。

3.血清生化指标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可能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炎症递质、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均可能参与其中。白介素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它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1]。过去的研究表明白介素的分泌异常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林述洲[12]等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患者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而IL-6、IL-8的含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宿主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以及宿主免疫系统的状态,克罗恩患者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可以导致T淋巴细胞免疫期初能力减退及免疫系统内细胞间网络调节失衡,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IL-6、IL-8均具有明显的促炎作用,它的含量升高在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志梅等[13]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患者血清中IL-17、IL-23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L-25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IL-23均是促炎症细胞因子,二者的含量升高可以引起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而IL-25作为IL-17家族成员之一,与IL-17的生物学功能却截然不同,它可以通过促进IL-4和IL-13的分泌来抑制部分促炎性因子的产生,对炎症性疾病的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含量降低可能导致克罗恩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测定炎症因子的变化在克罗恩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此外,CRP、ESR作为重要的炎症性指标,是克罗恩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小结

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困难,各项检查各有优缺,需根据临床症状及经验判断选取合适的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综合分析,并长期随访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1]ZHONGJ,ZHANGCL,JINCR,etal.DoubleballoonenteroscopyindiagnosisofsmallbowelCrohn’sdisease[J].ChinJDigEndosc,2006,23(2):86.

[2]何剑琴,李俊达,等.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2):94-96.

[3]戈之铮,胡运彪,萧树东.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应用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96-99.

[4]朱林林,王一平.CTE,CE,SBFT,MRE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性系统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8):848-851.

[5]王萍,吴建新,葛文松,等.三种影像学检查评价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005):316-320.

[6]朱庆强,王中秋,吴晶涛,等.影像学检查在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与慢性期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ISTIC,2013,12(1).

[7]ElsayesKM,Al-HawaryMM,JagdishJ,etal.CTenterography:principles,trends,andinterpretationoffindings[J].Radiographics,2010,30(7):1955-1970.

[8]TochettoS,YaghmaiV.CTenterography:concept,techniqueandinterpretation[J].RadiolClinNorthAm,2009,47:117-132.

[9]JensenMD,KjeldsenJ,RafaelsenSR,etal.DiagnosticaccuraciesofMRenterographyandCTenterographyinsymptomaticCrohn’sdisease[J].ScandJGastroenterol,2011,46(12):1449-1457.

[10]LeeSS,HaHK,YangSK,etal.CTofprominentpericolicorperientericvasculatureinpatientswithCrohn’sdisease:correlationwithclinicaldiseaseactivityandfindingsonbariumstudies.AmJRoentgenol,2002,179:1029-1036.

[11]口锁堂,等.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4):405-411.

[12]林述洲,蔡文.血清IL-2,IL-6和IL-8在克罗恩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55-56.

[13]黄志梅,刘焕云.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4):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