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430077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有限,超高层住宅设计很普遍。
关键词:超高层;高宽比;抗侧刚度;超限结构设计;结构抗震措施;
一、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但未超过A级高度的超高层住宅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附录一规定,在6度区100米到140米之间的高层住宅高层可不进行超限审查。
2.武汉绿城?黄浦湾B地块10#楼为例
10#楼的大屋面高度为139米,层高3.15米,共43层,1、2层为商铺,标准层为住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此类建筑高度风荷载是主要控制指标。
计算有效宽度为13.96米,高宽比H/B=9.94,超出《高规》表3.3.2条中规定数值“6”较多。高宽比和结构经济性密切相关,结构须更多的抗侧刚度来满足计算要求。8#栋有效宽度为15.82米,高宽比H/B=8.77,含钢量为53kg/m2;10#栋含钢量63kg/m2,比8#楼含钢量高不少。
10#建筑Y向山墙的剪力墙尺寸为12.5m,且剪力墙开洞,对Y向剪力墙刚度削弱很大;室内梁不宜做高,建筑功能造成剪力墙不对齐,剪力墙很难形成抗侧小筒体,对传递Y向力起的作用不明显。设计上最外围的连梁高度已经达到1200mm,室内梁只能500mm高;6度区主要是风荷载下位移控制计算指标,山墙400厚墙、X向外围剪力墙300、端部X向剪力墙400到屋面,计算参数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3.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建议
1)有条件的话在结构的四个角部布上剪力墙,围成一个小筒体,对防止结构的扭转效应及位移很有帮助。
2)核心筒的剪力墙可以布置的稍微弱一些,一般会在电梯井周边布置;电梯筒若布置在建筑外,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主体间的板厚,最好用框架梁将两部分连接起来。
3)由于Y向的高宽比比较大,在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前提下Y向尽量布置长墙。
4)山墙尽量少开洞,能做贯通的最好,若开洞,山墙的连梁高度须很高。
5)剪力墙外围墙加厚,内部墙体截面厚度尽量做小,减小对房间空间尺寸的影响。
6)剪力墙墙长≥5米时,宜留置结构洞,可有效防止施工养护及浇筑不到位引起剪力墙开裂。
二、建筑高度超过A级、但未超过B级高度的超高层住宅
1.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要求,超过A级高度的建筑须送超限审查。
2.合肥万达广场高层住宅11#楼为例:
11#楼主体结构高度150米,结构类型为全剪力墙结构。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标准层层高3.15米,地上47层,地下2层;1、2层为商铺,标准层为住宅.
3.超限结构设计步骤
?结合建筑平面图进行结构布置及初步计算
?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分析超限情况
?根据客户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区划文件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地震作用设计参数
?结构在中、大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计算
?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计算
?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的弹性分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风洞试验数据结果确定风荷载作用设计参数(通常取大值)
?结构在中、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H≤150m)
?通过数据结果描述结构在中、大震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判断是否满足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根据弹性及弹塑性分析结果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4.抗震性能目标
抗震设计除满足国家、地方规范外,同时根据性能化抗震设计的概念进行设计,住宅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一般设定为C类,具体如下:
4.超限措施
1)在小震作用下,结构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根据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等级要求,采用荷载作用设计值、材料强度设计值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进行小震阶段的设计。
2)在中震作用下,薄弱部位或重要部位构件允许达到屈服阶段,对结构层间变形进行控制,竖向构件不发生剪切等脆性破坏,以满足性能化设计的要求。
5.结构计算分析
5.1.计算分析内容
1)整体结构小震弹性静力分析
采用PKPM设计软件SATWE,并用ETABS进行对比,互相校核以确定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采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结构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5.2.整体小震弹性分析:结构计算采用两种程序进行对比,互相校核以确定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5.3.弹性时程分析
1)按照现行规范要求,采用SATWE进行了动力弹性时程分析计算
2)X、Y向各三条波中每一条的基底剪力都大于反应谱法基底剪力的65%,平均基底剪力大于反应谱法基底剪力的80%,满足规范对时程分析地震波的要求。
3)小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及所有结构构件满足规范要求,即能够实现小震性能水准。
5.4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满足舒适度要求,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αmax不应超过相应限值:
5.5结构弹塑性静力分析
中、大震作用下采用MIDAS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在MIDAS/Gen中使用ATC-40(1996)和FEMA-273(1997)中提供的能力谱法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推覆力分布采用模态分布、风荷载分布、常量加速度分布三种形式,通过Pushover法建立结构的能力谱,由规范反应谱变换为结构中、大震作用下的需求谱,找出结构性能点。
中震作用下进行构件性能铰分析,允许个别部位出性能铰,根据结构根据塑性铰所处的状态,判断结构构件是否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水准。
在大震作用下,根据性能点时的结构变形,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2)由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判定结构薄弱位置。根据塑性铰所处的状态,检验结构构件是否满足大震作用性能水准的要求
Pushover结果:
能力谱曲线较为平滑,位移与基底剪力基本呈线性递增;曲线在设定位移范围内未出现下降段,表明本工程在抗倒塌能力上有较大余地。
结构竖向规则,刚度均匀变化。中震性能点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1/500,大震性能点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1/120,满足性能目标设定要求。
6.结构抗震措施
本工程为B级高度的钢筋砼结构,结构高宽比较大,抗侧刚度较弱,水平位移较大,结构设计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加强措施如下:
1)对小墙肢剪力墙加大截面,并加强配筋。
2)适当加强端部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剪力墙配筋。
3)适当加强底部三层、大屋面层楼板厚度,提高抗温度变形能力和结构整体性。
4)底部三层和大屋面剪力墙设暗梁,底部3层、顶部3层楼盖梁设计配筋量增加10%以上等措施,提高结构延性、对抗竖向温差、徐变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