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卢艳琴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中学卢艳琴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受重视,加之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厌学,这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中学历史学科由于其知识的创新余地不大,因此,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并十分注意对学生“投其所好”,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避免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和教与学之间的脱节。例如,复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教材中提到“……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何谓“左”的错误,同学们在第一遍学习时就没有完全理解,在这里很想弄清楚,所以教师“投其所好”,将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和“右倾”思想倾向进行拓展解释,学生都认真地听并主动地做好了笔记。

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讲李大钊、方志敏、杨靖宇、刘胡兰、黄继光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寓情于教,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

第三就是要十分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分死板和严肃,达到师生互动。例如,讲《黄海大战》时,枯燥单调的战争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在这我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提出问题:“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学生的兴趣来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在肯定同学们想法的基础上,我总结指出:“这说明它多次中弹仍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学生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尊重史实,大胆思考

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如果只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等内容简单介绍,那么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这一内容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分析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时代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好方法。

三、贴近现实,积极参与

让历史贴近现实,联系实际,一些复杂的问题由老师作专题讲座。例如,中东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结合教材“动荡的中东地区”作了“关于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的专题讲座,解除了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疑团,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生动活泼,把课本的知识学活了,真切地感觉到历史贴近了现实。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从组织课堂讨论开始的。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德意日法西斯的异同”、“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为什么没有像德、日那样成为法西斯专政的国家?”等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题目,自己看课本,看课外书,找材料,再到课堂上演讲。例如,学生讲述“亚非会议中的周恩来”,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过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机智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他那高大潇洒的形象、迷人的魅力和丰采。从根本上讲,历史教育人怎么做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能使之深切地感受历史的教育意义,上述例子即是证明。

四、讲究方法,准确记忆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例如,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这些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教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