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程标准》框架下解读和使用新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如何在《数学课程标准》框架下解读和使用新教材

李凤荣

——谈对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理解与感悟

山东省莒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凤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为必要。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脱下教材神秘的面纱,还原教材的实际功能

曾几何时,教师把教材奉若教育教学的金科玉律,在教学上唯教材是遵,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际上要真正的理解教材,则要脱掉教材的神秘面纱,还原教材的实际功能。

1.把教材看成一种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的过程,这些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材资源、教辅资源、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教材资源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诸多因素之一,教材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内容,要教好学,必须把教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根据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产生出与学生互动、唤醒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考的教学过程。

2.把教材看成一个表演提纲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一个特定环境下以知识内容为载体的一种活动、思维、演绎、训练的过程,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而教材则是蓝本和提纲。教学上,师生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调整、拓展、发挥,从而完成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素质提高的过程。

3.把教材看成一个基础原料库

新教材的编写给我们留出了巨大的发挥、改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把教材看成一个基础原料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根据目标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包装、改造,教材内容只是一个原材料,教学中是否能把这个原材料加工得有滋有味、富有挑战性,就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把握,比如,在教学指数幂的意义时,教师抛出一个现实情境问题:将一张纸对折32次,它的厚度有多大呢?该问题的结论是:其厚度可以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老师给出的结论使学生在感到惊讶之余,更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老师适时地利用学生原有数感的特点,使其形成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看来,教师手中的课标、教材、学生犹如厨师的鱼肉、青菜、佐料,一道上等菜肴需要厨师用精湛的手艺来烹饪,不同的厨师烹调出不同的色香味,同理,一节有品位的好课就要依靠教师高超的教学“手艺”来创造自己的特色。

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合理改进与加工教材

1.新理念倡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在教育改革快步推进的今天,初中数学产生了很多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模式、“活动—参与”模式、“讨论—交流”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学校一阵风过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究其原因,则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的设置上存在粗、浅、窄的问题。如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讨论什么、探索什么问题、探索多长时间等,这些都是教师创造特色的学问,很多老师拘泥于课本,引导学习的过程中被课本框住,教学中既缺少了系统讲解,又没有设置出能凸显问题实质的内容,其后果可想而知。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对教材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相互渗透

新教材依然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理念,把知识点分成几块,分几个阶梯学习。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的衔接困难,感觉所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新的,觉得内容太多,学起来吃力。主要原因是隔一阶段再学相同部分的知识时对前边的相关知识产生了遗忘。为此在教学上应适当前伸与后延,如在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既要向前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也要在学完二元一次方程时,适当的渗透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因为这两种方程都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关联性,适当联系更加便于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通过科学使用教材,实现数学的教育功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漠视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已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教育偏差。这种偏差导致数学文化价值及教育功能几乎被摈弃,无法使数学成为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严重削弱了数学的教育功能。新教材更加注重了学科的教育的作用,比如,几乎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伴有一个生活情境或实际问题的提出,这些情境或问题鲜活而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这就是我们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时刻不忘我们数学教学的最大功用是什么。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渗透情感教育

首先,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实例和素材,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吸引学生、愉悦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要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即教学内容,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发挥数学内容的感染力。

2.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功能

数学活动课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感悟归纳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强调的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但是,有些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不到位,把教材中一节节生动的数学活动课,上成了枯燥的习题课,失去了活动课应有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要求纠正这种做法,把每一个活动课的内容看成一个个引发学生思维、探索、实践的酵母,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需要教师时刻不忘《数学课程标准》的本意,好的教材,要发挥好的作用,还数学教学一个应有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