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恒
(常州肿瘤医院二病区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目的:研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肿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所选取患者采用PICC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效果评价:所选取患者经过效果评价,其中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前后指标对比:护理前患者感染12例,感染率为26.67%,护理后患者感染3例,感染率为6.67%。采用PICC护理之后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疾病患者进行PICC护理的时候,其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护理效果显著,而且还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并发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PICC护理;肿瘤护理;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58-02
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其主要是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导管护理技术[1]。利用PICC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风险,从而有效改善导管的停留时间,为减轻患者疼痛提供支持[2]。对于肿瘤患者采用PICC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临床疼痛,避免传统穿刺造成的静脉炎症以及渗漏问题。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6例,年龄在3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10.3)岁,女性19例,年龄在3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10.1)岁。所选取的患者患肿瘤分别为:肺癌10例,乳腺癌11例,肠癌12例,脑肿瘤8例,淋巴癌4例。纳入标准:所选取患者经过病例确诊为肿瘤;患者无精神意识性障碍;所选取患者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排除研究;存在着精神疾病患者排除研究。
1.2方法
本次PICC护理主要分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主要为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等。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主要是进行PICC插管的主要目的、插管的必要性等介绍,为患者减轻焦虑恐惧情绪,希望得到病人和家属的支持。术前准备则主要是稳定患者情绪,创造安静的术前环境,减少室内的人员流动,然后将患者的凝血、血液粘稠度等情况报知主刀医师,并且术前进行剪指甲、剃胡须以及更换病服等,然后协助对患者手术视野清理,做好手术准备。
术中护理主要为插管护理,首先选取静脉置管部位,然后将中心静脉或者头静脉作为置管静脉。置管时患者手臂和去干要处于垂直状态,采用静脉穿刺法进行置管。插管平均长度选取从上肢左侧进行测量大约为(41.2±3.3)cm,而右肢测量为(37.2±3.7)cm。插管的时候,准备好无菌手套,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水管道消毒,并且根据管道长度进行修剪。穿刺的时候使用插管鞘,保证进针角度在15~30°之间。
术后护理主要进行术后观察、导管护理等。术后观察针对PICC穿刺患者给予24h的穿刺点是否渗漏血,触摸穿刺点时是否存在着硬结或者疼痛。监测患者心率变化、输液速度、体温变化等指标,患者是否存在着发热问题,测量臂围变化并且做好相应记录,防止血管插管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出现肿胀。导管护理的时候,需要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穿刺之后透明敷贴需按照时间进行更换(2次/周)。日常护理导管的时候必须检查输液静滴速度,检查导管是否通常,并且注意对冲管液体进行观察,通过冲管液体评价患者康复情况。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术前评价、PICC护理后评价作为研究主要内容。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根据WHO制定的肿瘤患者康复效果评价规范作为评价基本依据,肿瘤康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效果评价:所选取患者经过效果评价,其中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前后指标对比:护理前患者感染12例,感染率为26.67%,护理后患者感染3例,感染率为6.67%。采用PICC护理之后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PICC属于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导管护理技术,PICC护理其主要适用于外周静脉通道缺乏患者。操作的时候必须进行反复的刺激性药物或者高渗透的粘稠液体输入,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输血,且每日需要进行多次采血为患者提供长期的血液输入[4]。PICC被应用于肿瘤临床护理的时候可以解决传统穿刺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并且还能够进行导管更换,从而有效的延长了导管存在于体内的时间。PICC在肿瘤临床的护理能够预防局部感染等类似的感染性问题,局部感染其主要是产生于穿刺或者是护理不到位、消毒不彻底等问题。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时候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充分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干净、干燥。PICC必须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树立起治愈的信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5]。
静脉炎作为PICC常见的并发症,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置管频繁或者穿刺等均可能引起患者出现静脉炎。那么在进行PICC治疗的时候,选取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非常重要,操作的时候必须注意穿刺的力度和速度,确保穿刺能够顺利完成。PICC治疗的时候,必须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置管的冲管、插管护理,更换辅料的时候应从上往下揭开,避免将导管扯出。
经过本院的护理前后研究,所选取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其中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前后指标对比:护理前患者感染12例,感染率为26.67%,护理后患者感染3例,感染率为6.67%
综上所述,PICC技术应用肿瘤护理的时候,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避免感染,且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PICC技术治疗肿瘤患者,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因此PICC对于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99-100.
[2]王敏,贾月霞.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8.
[3]朴立新.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343-344.
[4]李菲,赵季霞,王楠.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10.
[5]杨莉.研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