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定向置软管吸引术与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度脑出血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微创定向置软管吸引术与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度脑出血疗效分析

刘国华

刘国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医务科344000)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276-02

【摘要】目的初步控讨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开瓣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对比。方法通过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30-50ml),随机分成定向置管治疗组和开颅组;两组GCS评分均为8-12分;其中微创组20例,开瓣组22例。结果在血肿完全清除或吸收时间比较上,微创组4.2天>3.7天;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微创组58%>开颅组50%,远期(6个月)疗效随访功能恢复良好率微创组52%>48%,微创组死亡率0,开颅组1例,临床住院费用微创组平均8400元,开颅组平均14300元。结论微创组较开颅组能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对较高,降低了死亡率,临床费用也大为减少。

【关键词】定向置管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我们近四年开展了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现将治疗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多为基底节区量约30-50ml),随机分成微创治疗组、开颅手术组,根据治疗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根据接诊头颅CT,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血量(30-50ml),GCS评分均为8-12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组和开颅手术组。

微创治疗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2-76岁,平均54.3±8.6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意识轻中度障碍GCS>7分,以及不同程度轻瘫或者失语,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区,出血量30-50ml,壳核12例,丘脑8例。

开颅治疗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9-78岁,平均56.1±7.3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后意识轻中度障碍GCS>7分,以及不同程度轻瘫或者失语,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区,出血量30-50ml,壳核18例,丘脑4例。

两组资料中例数、年龄、性别、出血量、GC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微创治疗组:①手术时机:超早期手术(发病6h以内)6例,早期手术(7-24h)13例,延期手术(24h-1周)1例。②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基础+局麻下进行,采用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首先术前CT定位及准确测量CT片上提供的病人脑内血肿的三维数据,确定穿刺靶点及入颅路径,用“头部立体画线法”将上述三维数据以坐标形式画在病人头部,定向颅内置入软管,至靶点,进行缓慢抽吸清除脑内血肿,术毕该管做术后脑血肿腔引流管。术后残留血肿于次日行尿激酶溶凝治疗,至残血引出90%以上拔除引流管。对血肿破入脑室病人均配合腰穿置换血性脑脊液,术后按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2开颅手术组:①手术时机:超早期手术(发病6h以内)17例,早期手术(7-24h)5例,②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根据CT定位头颅标记口,骨窗常规3×4cm大小,切开硬膜后据解剖避开功能位置切大脑皮质进入血肿腔,直视下清除血肿,术中尽可能将血肿清除干净,最大残留量不超过20%。术后血肿腔常规置管引流,血肿破入脑室病人亦均配合腰穿置换血性脑脊液,术后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3疗效判断标准:

(1)血肿完全清除或者完全吸收时间;

(2)近期疗效:治疗后1个月,根据GOS量表分5个标准①优,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有轻度神经障碍;②良,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③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④植物生存;⑤死亡。

(3)远期疗效:治疗6个月后,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判(ADL1为治愈,ADL2-3为良好,ADL4-5为病残)。

结果

1治疗结果

(1)微创组:术中出血0例,术后出血1例;术后死亡0例

(2)开颅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为肺部感染后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3)两组病例近期疗效比较

组别优良重残植物生存或死亡

微创组13610

开颅组11911

2随访结果

治疗6个月后随访,两组病例远期疗效比较与术后一个月无明显差异。

3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比较

微创组平均住院天数11.7天,开颅手术组平均住院天数15.4天,微创组平均住院费用8400元,开颅手术组平均费用14300元。

结论

开颅术的优点是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满意可达到快速减压的目的,缺点是手术需要全麻,手术创伤较大,增加患者的负担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是近年来许多医院广泛开展的新技术,它定位更准、创伤小,引流更科学,可局麻下实施,无需输血、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康复可以早期介入从而恢复早、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