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参三七治疗65例高黏血症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血府逐瘀汤加参三七治疗65例高黏血症的临床体会

孔晓虎

孔晓虎(江苏省泰州市九龙中心卫生院江苏泰州225312)

高黏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极易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多年应用扩容方法治疗,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文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参三七治疗65例高黏血症。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高黏血症患者,经我院血流变学检查血栓模拟指数均高于正常值,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岁。

1.2方法:中药血府逐瘀汤原方加参三七粉:当归、赤芍、川芎、熟地、桃仁、红花、桔梗、枳壳、牛膝、柴胡,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参三七粉每日6克分二次冲入汤药饮用,10天为一疗程,血流变检测时,嘱病人早晨空腹抽血,并要求前二天不吃高油脂食物。

2检测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平均疗程2.7个,于服药14天、30天、6月后重复检测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见表1。

表1服药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平均值变化(正常值:﹤16)

3体会

高黏血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这种改变容易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主要因素是自身血液的浓、黏,血液中有机成分大量增加,使红细胞表面被脂蛋白等吸附,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红细胞刚性相对增强,红细胞聚集功能也增强,从而导致沉积在血管壁的脂类物质增多,造成血管壁粥样改变,逐渐形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同时,血管壁沉积物增多,又缩小了血管管径,造成血流受阻,血流速度减慢,心肌血流量减少,而引起缺血性心脏病。

中西医研究认为,血瘀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性变化所引起;而现代科学业已证明,流量Q与驱动压力差P1—P2和管半径R4成正比,而与管长度L和液体黏度n是成反比关系,即泊萧叶定律。可见,在治疗高黏血症患者时单纯从以往惯用的扩容方面远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而必须以泊萧叶定律为依据制定以益气、活血、降黏为主的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疗效。气滞血瘀,气行则血行,也是从心泵功能来考虑的。所以在配方中加用参三七以发挥活血行气作用,即所谓“活血”以驱动血管内血流速度加快,血行则气行,分散红细胞的聚集,改善微循环,而起到了活血化瘀,降黏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参三七治疗高黏血症的有效方法,未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且不易复发。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对此类患者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更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