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静1张丽凤2
(1.呼和浩特市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中心010020;2.呼和浩特市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中心01002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对本中心收集的82例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性别、各年龄段、怀疑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和关联性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不良反应因性别、年龄和特殊的生理体质,在使用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使用间隔和使用次数,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结论小儿用药时,要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用合理的药物,掌握剂型、剂量以及疗程,避免滥用药物。
【关键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93-02
儿童是指从出生后至14岁的年龄段,可以分为3个生理阶段即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这个年龄段处于一个生长发育期,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分解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血脑屏障的作用和免疫机制尚不健全,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比较差,易罹患疾病,同时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极易产生不良反应[1]。为了解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现将我中心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集到的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务人员及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于我中心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集的资料,患者年龄平均≤14岁。
1.2研究方法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提供的具体信息,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和关联性评价情况,列表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性别情况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2例,其中男性56例,占构成比例的68.29%,女性26例,占构成比例的31.71%,;男性和女性比例为2.15:1。
2.2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年龄段分布
通过儿童不良反应的年龄段统计,≤1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收到15例,占总数的18.29%,其次>1岁且≤2岁的14例,占总数的17.07%,>5岁且≤6岁的为8例,占总数的9.76%,其他年龄段45例,占总数的54.88%。
2.3原患疾病和使用药品
为详细了解82名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把原患疾病和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分别统计。原患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59例,骨折11例,猩红热4例,其他8例。82名儿童ADR病例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是注射用头孢米诺钠25例,占总报告数的30.49%,第二是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12例,占总报告数的14.63%,第三是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头孢美唑钠各7例,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54%。
2.4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名称
统计82例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名称中,有皮疹、瘙痒、腹痛、头晕、发热、烦动,其中皮疹瘙痒出现的频次较多,其次是烦动。2.5关于82例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统计8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其中可能的34例,占总数的41.46%,很可能的29例,占总数的36.37%,肯定的17例,占总数的20.73%,可能无关的2例,占总数的2.44%。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儿童性别影响ADR发生看,男性和女性比例2.15:1,造成ADR男女比例差异的原因,根据文献报道,男孩的性染色体为XY核型,女孩为XX核型,XX染色体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基因而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而大部分的免疫球蛋白功能都集中在X染色体上,男孩少了一个X染色体,故男孩的免疫功能要比女孩差,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从发生年龄看,2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率达到35.36%,因为儿童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2],因此与成人相比较服用药物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3]。
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名称看,排在前面的主要是抗生素,其次是抗病毒、清热解毒类药物。说明这些药物在儿童用药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由于使用剂量不当、意外过量摄入以及重复用药,都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从儿童不良反应表现情况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比例较高,皮疹和瘙痒占总比例的67.07%,腹痛、恶心、呕吐占总比例的7.31%。皮肤与消化系统发生的ADR临床表现易于发现,相比其他系统ADR的表现则更需要结合临床检验、听诊、问诊、体检的具体情况才能综合判断。另外要加强对其他系统临床变现的了解,须增强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熟知儿童禁用和慎用的药品,熟练掌握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易引起的儿童不良反应。从82例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看,肯定、很可能报告例数占总数的56.10%,可能报告例数占总数的41.46%,可能无关报告例数占总数的2.44%。以上数据说明上报病例叙述明确,怀疑引起ADR的药品及其相关信息资料记录比较详实,均为有效报告,具有临床实践分析的意义。
3.2建议
结合以上监测数据,建议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则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药物的依从性以及用药剂量和疗效科学性[4-5]以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性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为目的。严格掌握儿童的用药指征,坚持用药合理,同时要充分考虑该年龄段禁用和慎用的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病毒和解热镇痛药。用药的剂量也随儿童体重和体表面积不同而变化。临床医师还应该注意用药的间隔时间,避免次数过多、过频,必要时严密监测婴幼儿体内的血药浓度。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的剂量和间隔的时间,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选好给药途径[6]。
参考文献
[1]周红,林志强,吕达娜,等.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69):5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