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尚利

安徽卓成规划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承担着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任。本文对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含义与特色进行了分析了,并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乡统筹;小城镇;总体规划

一、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城乡协调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城市和近郊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以城乡统筹为着眼点,立足城市区域的广阔发展视野,充分论证小城镇发展的优劣势,结合城镇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二是城镇镇区和镇域协调发展。应当摈弃传统“镇区”、“镇域”两个层次的规划,而将整个镇域纳入规划范畴,统筹整合镇域各类产业、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小城镇是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从规划层面而言,小城镇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地域空间,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因此,将城乡统筹理念应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指导其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以镇区规划为重点。在规划内容上,总体规划侧重于镇区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用地功能的组织、总体结构的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市政公共设施的安排等方面,涉及面比较广。镇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村镇体系的等级、职能和规模及相应的市政公共设施规划,而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则深度不足。就成果而言,无论是规划说明书还是规划图件,镇区规划都要比镇域规划详尽得多。规划审批与实施也主要围绕镇区规划展开,镇政府的资金也基本投向镇区建设,镇域规划形同虚设,只是被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完成,镇域规划蓝图成为镇区规划的“附属品”。镇域规划不被重视,使得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空间资源没有起到合理配置的调控作用。总的来说,现状小城镇总体规划具有几个特点:突出镇区规划,弱化镇域规划;与广大农村腹地结合不紧密;忽视城镇与农村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

(一)科学规划小城镇宏观布局

规划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规划小城镇宏观布局。根据规划学的理论和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有益经验,应按照科学性、超前性和本土性,合理地进行小城镇规划。一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和位置。要以县、市级为单位,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适当控制城镇数量的扩张,把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放在中心镇的功能完善上。二是搞好新建和扩建小城镇的布局。选址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自身实际,对小城镇进行功能定位,形成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三是推动现有乡镇合并,通过以强并弱或强强联合,形成一批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中心镇,或将人口规模大、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群,发展成为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提升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位置。

(二)小城镇规划突出特色

在城镇化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不同区位资源优势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有重点地发展小城市、小城镇、特色村庄,把发展旅游城镇、工业城镇、文化城镇、农家乐休闲镇有机结合起来,小城镇发展呈现多元化。如安徽省地处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深渡镇,积极发展成为旅游城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秦栏镇则是一个由电子产业起家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地处合肥南端的三河镇,通过若干年发展成为了一个农家乐休闲镇。

(三)依托自然环境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充分把握自然生态要素所赋予城镇的特色,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结合港口镇现状的环境资源条件,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转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突出农林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相关特色产业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发挥地方特色,突出规模效益的原则和“两高一优”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组织实施农产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与农业观光旅游相关的农业园区。

2、实现一产三产化、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联动发展

传统的农业发展局限于农村内部的工业化,当先小城镇规划应当依据产业关联效应,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传统工艺,以及有地区资源优势和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依照专业化的垂直分离组织方式,生产城市中大中型企业所需的零配件或配套产品,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现代小城镇应遵循现代一产三产化发展趋势,小城镇应当以当地中小型企业为主进行发展,小企业能对市场的需求做出适时快速的调整和变化,加上地方社会网络的植根性、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相同的文化背景,培育具有柔性生产特点的中小企业新产业区,形成一批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规划布局上,布置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利用横向联系形成新产业区;适当考虑在某些行政村规划农产品加工点,与交通和规划中的农业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以便利地获得原材料;利用交通联系,构建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轴等。通过当地文化、地理等多方面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一产三产化,将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

3、促进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可结合村庄建设规划“农家乐”模式休闲场所,改造保护河流河道的生态环境,突出农田和竹林景观特色;远期考虑将度假村、工业主题游览、体育健身休闲等活动内容组织起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

(四)合理空间布局

城镇总体布局是对城镇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组织。在对小城镇进行总体布局时,应在研究各类用地的特点、要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和统筹布局,合理组织全镇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并保持有机的联系。小城镇总体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做到经济、高效,既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又为城镇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加快“三集中”进程,稳步减少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工矿用地面积,为城镇发展置换用地空间。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制定宅基地自愿腾退安置补偿办法和生活保障措施,鼓励入城农民和城郊接合部农民自愿腾退宅基地。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集中建设上千亩、上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示范区内的零星企业和散落村庄纳入土地整理复垦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搬迁并复垦成耕地。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修编相结合,按照“先拆后建”原则,用于保障镇区、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满足部分城镇发展用地需求。

(五)完善城镇功能

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小城镇“功能兴镇”和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一要有所侧重地重点建设和完善“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网转运网、通村的公交网)。二要一如既往地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中学)、二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

结论

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小城镇建设在“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方面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已经急迫面临着周边区域大发展和大变化的压力和制约,既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挑战,抓住历史机遇和自身优势条件,制定规划引领战略、产业支撑战略和城乡统筹战略,为小城镇建设开辟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方向;要在经济产业和人口发展压力下,坚持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原则,强调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打造有特色、有品牌、有民俗的充分特征的小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社会发展体。

参考文献:

[1]王娜,陈惠,王少博.浅析“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新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1期.

[2]赵亮.基于旅游引领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实践[J].山西建筑,2014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