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多元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多元化

罗惠

广西北流市六麻镇石玉小学罗惠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误读”情况时,教者对学生加以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会影响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误读”时,应采取善待的态度,给予合理的引导。

《黄河的主人》(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3课)这篇课文描写在汹涌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的风采。学生在对文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解读过程中出现了“误读”,教者应该如何给予合理的引导呢?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艄公有怎样的认识?

生:我觉得艄公撑筏很认真,从“专心致志”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他撑筏很投入,不三心二意。(师让学生板书“认真”一词)

生:我认为艄公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他面对着滔天巨浪不害怕,敢于破浪前行,说明他很勇敢。(学生板书“勇敢”一词)

生:我还认为艄公很细心,从“小心”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他撑筏小心翼翼,很谨慎。(学生板书“细心”一词)

生:艄公很机智、很聪明。我觉得他很会研究水势,他一定懂得水势的奥秘,该行船的时候他绝不手软,不该行船的时候他倍加小心。(学生板书“机智”、“聪明”两个词)

师:是啊,艄公撑起筏子是多么认真和谨慎啊!他勇敢机智,真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啊!读到这儿,你们对艄公还有没有其他新的认识呢?

生:老师,我不太赞同前面几位同学的看法。我觉得艄公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足?”他的撑筏技术即使再高,也说不准哪次浪很大就会将筏子打翻了。

师:(对该生独特的发言,教师感到意外,没作任何评价,立刻将话题引开)有没有其他同学还想发言?

【评析: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是一种创造行为,但这种创造行为应该基于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尊重文本的基本要义为前提,否则就会出现“误读”现象。上面这位同学用“自不量力”一词对艄公进行定位,显然是对艄公人格和精神的曲解。教师对学生解读“置之不理”,就等于默许了这位同学的观点,导致学生们后来的发言随之偏离课文主旨。】

师:课文就要学完了,面对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艄公(出示艄公的图片),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他说。但是他的身影已渐渐远去,在仅有的时间里,让我们把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谁先来对艄公说一句话?

生:艄公,我非常敬仰您的勇敢和机智,但是我劝您不要老干这行,因为干这行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生:艄公,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我劝你还是先买一份人身安全保险吧!生:艄公,您放心,我长大以后一定要造一条大船给您撑,不让您再撑这危险的小羊皮筏子了。

【评析:学生们的发言,流露出对老艄公的关心,但是可以看出,由于前面的“自不量力”的评价,使艄公坚强、勇敢、伟大的人格精神在学生头脑中为之黯然失色。我认为学生没有真正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

【问题诊断】上述案例,教师注意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阅读空间,给了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的时间,学生们对文本所塑造的人物产生了个性化的体验,但是学生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时出现了“误读”现象。这位学生独特的解读,明显缺乏文本要义的支撑,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出现较大偏差。《黄河的主人》所传达的是“赞扬艄公那种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这个价值取向应该引领学生个性化感悟。教师在张扬学生个性,实现文本多元解读时,忘记了对学生“误读”进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们对文本体验出现偏差。

【引导策略】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出现“误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再次走入文本,深入地领会文本内涵和主旨所在,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纠正“误读”,回到文本价值取向的底线之上。对上述情况,可以作如下引导:当那位觉得艄公自不量力的学生发言后,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非常好。但是,艄公真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讨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研读文本,读一读课文中描写艄公专心致志撑筏的那段话,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经验丰富、机智勇敢的艄公对撑羊皮筏子具有十足把握和必胜信心。这样首先肯定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勇气,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体会文本蕴涵的价值取向,把握文章的主旨所在,也就无形中纠正了学生对艄公解读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