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后,27例患者中显效18例,占66.7%,有效7例,占25.9%,无效2例,占7.4%,总有效率为92.6%。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率较高,患者的预后较好。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47-02
消化道指人体从食管至肛门间的管道,其包括食管、十二指肠、胃、回肠、空肠、盲肠、直肠及结肠[1]。消化道出血是在临床中常见的症候群,可以由多种的疾病导致。下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下部分的空肠、结肠、回肠及直肠发生出血,其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在发生少量的下消化道出血时患者无明显的可感症状,仅可在大便的隐血试验中被发现;对于大量出血患者,会表现为下消化道周围循环系统的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5至75岁,平均(46.2±6.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内镜检查证实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
1.2治疗方法
下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有补充血容量、药物止血、血管介入性止血治疗。
1.2.1补充血容量:若患者为急性出血,首先应积极的补充其血容量。若患者在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然较低,可以适量的使用多巴胺或间羟胺等具有血管活性的药物进行静脉滴注,避免因长时间的低血压而影响机体重要的器官血流灌注[3]。目前的临床医学认为,当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时需尽快的补充其血容量,不应过早的应用血管收缩剂。
1.2.2药物止血:可以使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及6-氨基己酸进行静脉滴注,酚磺乙胺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6-氨基己酸及氨甲苯酸具有抵抗纤维蛋白发生溶解的功效。在必要时还可使用垂体后叶的加压素[4]。患者在滴注期间需要专人进行监护,静脉滴速速度不可过快,必满引发心律失常,若患者患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切不可使用垂体后叶加压素。
1.2.3血管介入性的止血治疗:血管介入性的止血治疗是指通过超选择性以及选择性的造影检查,确定消化道出血的具体部位,对患者的动脉注射血管加压素。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血管收缩剂主要有垂体后叶的加压素,其可使动静脉与肠壁平滑肌发生收缩,以此来达到止血的目标[5]。血管介入性的止血治疗适用于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是经过常规的内科止血治疗后无效的患者。
1.3评定标准
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胃管引流液在24小时后呈现清澈,吐血及便血症状消失,大便检查呈潜血阴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胃管引流液在72小时后呈现清澈,吐血及便血症状减轻,大便检查呈弱阳性。无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胃管引流液在72小时后呈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吐血及便血症状仍然存在,大便检查呈阳性,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病例数与有效病例数的和与总病例数的比。
2.结论
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后,27例患者中显效18例,占66.7%,有效7例,占25.9%,无效2例,占7.4%,总有效率为92.6%。
3.讨论
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程序为:先对患者输血使其血容量恢复,对于胃肠的减压管内存在血液的患者,需要先进行胃十二指肠镜的检查;对于胃肠的减压管内未存在血液的患者,应该先进行直肠镜的检查,以此来排除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6]。对于出血减少或停止的患者需要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检查结果呈阴性的患者需要继续进行观察,若再次出血需要按照中等及大量出血症进行处理;若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需要继续进行内镜处理,如果患者再次出血,需要进行肠段切除处理。对于持续性的中等量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性的结肠镜检查或闪烁扫描,对于闪烁扫描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应继续进行肠系膜的血管动脉的造影检查,如果可以发现具体的出血部位,需立刻进行注入药物及栓塞治疗;若无法确定具体的出血部位,则需进行肠段的切除手术。对于闪烁扫描结果呈阴性的患者,需要立刻进行手术探查[7]。对于持续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肠系膜的动脉造影处理,其具体的处理方案与中等量出血的患者相同。若患者为较小型间断性的下消化道出血,其对机体的影响不大,其临床表现仅为程度不同的贫血,一般可以耐受。若患者的下消化道出血为出血量大时,其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发证休克症状;若大量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压,需要密切关注其基础血压,避免高血压症状掩盖下消化道出血病情。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直立性低血压与失血性休克的几率为19%,其发生几率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者(35%)相比较低,并且下消化道出血的的输血率为36%,与上消化道出血输血率(64%)相比明显偏低[8]。
在临床中大多数的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经过保守治疗后可以做到止血,但因为血管畸形及憩室较为多见,下消化道出血的总体复发率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同上消化道出血相比,患者会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加复杂难以确定,部分患者经过多种检查后任然难以进行确诊,其出血症状又较为难以得到控制,部分患者面临依靠输血暂时维持生命。
【参考文献】
[1]刘萍.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6):3033-3034.
[2]唐有进.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19):13-14.
[3]何妍.下消化道出血62例诊断及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7-259.
[4]王倩涵,封其华,宋晓翔,程江,王丽峰,李晓忠,闵月,徐琴英.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4):314-316.
[5]赵晓军,李娜,王海红,李爱琴,王昕,谢惠,余东亮,盛剑秋.急诊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30-732.
[6]张永飞.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流变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5):1227-1229.
[7]孟德芹.下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2.
[8]周克忠.下消化道出血75例临床治疗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11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