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双(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380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95-02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产妇贫血,严重者休克;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发生严重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汗综合症)后遗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1]。产后出血已经成为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现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原则介绍如下:
1产后出血的原因
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滞留,其次为生殖道血肿,子宫破裂或子宫内翻,胎盘植入及凝血机制障碍。其中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90%,引起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有产程延长,难产,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盘剥离不全,羊膜炎,催产,先兆子痫及子痫,多胎妊娠,巨大胎儿,吸入性麻醉及前次产后宫缩乏力史等。
2产后出血的救治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同,所应采取的救治措施也有所不同。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时最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填塞宫腔,结扎盆腔血管等。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裂伤。针对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若胎盘已剥离未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子宫收缩,并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若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兵伴有阴道流血,应人工徒手剥离胎盘。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除了积极止血外,还应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积极抢救[2]。
3产后出血的预防
预防产后出血需做好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滥测工作。(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如有必要需提前入院。(2)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与产程停滞,防止产程的延长。(3)第二产程要注意科学接生,指导产妇适时正确地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在场守候。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u,并继以静脉输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4)第三产程应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坚持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5)胎盘娩出后,产妇留产房观察2h,因产后出血的80%发生在产后2h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产后12h以后的出现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6)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比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容量为好。(7)及早地母乳喂养,也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王若楷,李法开,刘长.现代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2]黄洁敏.产后出血的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