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吉林省九台市环境保护局监测站130500
摘要本文是一篇研讨性与操作性兼具的文章,主要针对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问题,如何去粗存精,从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及应急技术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技术作用,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服务社会和保障经济良性发展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这辆高速列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得不逐渐降下速来,这里面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昔日的青山绿水已不复存在,这些都是我们不科学、不计后果地发展所带来的恶果。要解决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付出几倍牺牲环境发展得到成果的代价。而环境监测正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分析手段。有效利用环境监测手段,探索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环境质量
1.1.1环境监测指标落后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项目与环境状况并不完全相适应。一是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对某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重复监测;二是漏测能表征污染状况的有害参数,应该增加的污染指标迟迟未增,在发达国家已经对特征有毒污染物进行控制之时,我国仍以非特异性指标如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非甲烷总烃等作为有机污染控制指标。
1.1.2环境监测频次偏低
受人力、物力、财力限制,目前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的频次偏低,所得结果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环境管理在环境质量评价和企业排污行为判定等方面,有时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1.1.3环境监测要素偏少
目前我国仅对水、大气等环境要素开展例行监测,对土壤、底泥、固体废弃物、大气颗粒物、生物体等诸多环境要素中的有害物质还未达到系统监测的目标,缺乏对区域环境总体质量的把握。
1.1.4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单一
环境监测的“结果”是大量的监测数据,目前往往是对照有限的控制标准值,用超标与否来评价结果,普遍缺乏对监测数据的深度加工,更缺乏相应规范对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深入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较低。
1.2环境监测手段落后,已有的标准监测方法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为例,其中80个项目需要采用近20种国标或行标方法、近60种其他约定的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单独的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光配齐所有项目所需的试剂就耗时耗力,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不利于监测项目的开展和标准的执行。
1.3应急监测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已有的标准监测方法大多不适合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较高。环境监测系统所配置的应急仪器、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应急仪器方法多为非标方法,许多监测数据只能作定性或半定量使用。
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某些边远地区交通很不方便,各地监测部门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改善环境监测现状的对策
2.1通过科学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1.1合理制定监测因子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选取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删减长期未检出或在标准值以下的项目,力争以单项、特征性控制指标替代综合性控制指标,加强污染物的形态分析,使监测结果更加真实、科学地反映环境状况。
2.1.2强化自动、连续监测
应着力研究多种常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并加强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空气、水、污染源)的联网与数据共享,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状况和变化趋势。
2.1.3重视生物、毒理学监测
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共存时,其共同毒性往往不是简单的加和,其间会发生协同或颉颃作用。作为生态环境的综合表现者,生物暴露在化学物质中所产生的反应可用来评价生物受害与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因此,除了用物理、化学手段监测外,还应逐步将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纳入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使用生物毒理学来检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对于不具备建立自动监测站条件的水域,生物监测是对水环境连续自动监测的一种非常适合的手段。应尽快发展相关测试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体的反应来提供有关污染物存在和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2.1.4全面有效评价监测数据
在获得大量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加工,对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进行研究,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分析应具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2.2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
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发展多环境介质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以利于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对于目标有毒有害污染物,除了国际上已普遍重视的POPs外,还应关注各地特征性污染物及目前尚未重视的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
2.3加强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技术研究
2.3.1分清应急监测工作重点
环境污染事故初期首先需要快速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再判别污染物的来源,此时要求快速显示分析结果,反映事故的动态变化和处理处置效果。在事故平息后,为查明原因,常常采用多种手段取证,此时注重的是分析结果的精确性而不是时间,应加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3.2采取多种手段应急和预警
现场快速分析是应急监测的手段之一。应急仪器包括流动监测车,应在应急监测“实战”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建立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或掌握应急仪器所出具数据与经典标准方法的差异性,以提高实际应用时对报出数据的把握性。
2.3.3研制自动化程度高、便携式的监测仪器设备
有研究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联合企业开发价廉实用的快速测试仪器,有经济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购置进口设备,但加快引进国外技术和国外仪器国产化是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出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再一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到相当高的战略位置上来,目的就是在保障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绿色经济,集约化发展经济。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搞好环境监测对经济发展来说是另一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03期
【2】邳州市生态保护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管理.2006年09期
【3】天津生态城市建设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经济.2001年01期
【4】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