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朱玉艳牛海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肝病中心830001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给予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内心抑郁及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存质量;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肝硬化在临床上是指外界多种致病因素通过长期作用造成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肝病,症状复杂、病情严重以及病程长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现阶段临床上并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异性方法,对患者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长期以往甚至造成患者机体其他功能的变化,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给予分析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41例,男性患者人数为45例,年龄在38—7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8.34±5.42)岁,病程在0.5—6年范围内,平均病程为(3.11±0.6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护肾、保肝、利尿以及放腹水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抑郁及焦虑等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给予掌握,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患者讲解肝硬化发生过程,并告知具体治疗方法及治疗成功率,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3]。其次,放松训练。根据患者的特点及喜好,鼓励患者参与相应的活动,促进心情的缓和,焦虑严重而无法入睡的患者应当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应用SF-36普适性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包含了社会、心理、精神、生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36个选项,8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50.31±6.31)分、(48.17±7.64)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41.20±4.38)分、(36.43±7.33)分,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F-36普适性量表评分分别为(71.34±7.32)分、(58.14±7.65)分,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很容易长期未能得到治愈、临床预后较差且症状未得到显著改善,而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多种心理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患者疾病加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4]。有相关报道表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五年生存率,而失代偿期只有约为百分之十四[5]。现阶段人们就医观念的转变及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对护理人员不局限于疾病的常规护理,需要加强患者的身心护理力度。失代偿期肝硬化疾病已经存在一定的传染性,严重影响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日常活动、社会活动,有些患者担心会被歧视会加重自身的抑郁情绪,从而造成了疾病的恶化[6]。心理护理对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放松心情等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有益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内心抑郁及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萌.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4):715-717.

[2]刘勇,许筱伦,仇永亮.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疾病感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145-148.

[3]杨淑岭,冯爱东,李荣香,郑欢伟.肝硬化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传统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2):111-112.

[4]廖绍琴.心理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193+255.

[5]徐建华.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8):56-58+62.

[6]庞红华,袁天喜,向圆花.综合性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心理健康状况、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