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徐操王蕾周爱萍裴小捷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R927[文献标识吗]-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WJK
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预防疾病发生与发展,也能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而提高对药品质量的重视,加强对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的应用与其适用性的重视,则能进一步确保人们的安全用药。
1微生物主要特征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1、体小面大。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微生物体积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³,可是其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2、吸多转快。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小时内能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2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变迁
《中国药典》1995年版首次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次规定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明确提出所有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应先进行方法验证,以避免方法不适而造成的漏检、误判;《中国药典》2010年版强调了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方法验证的必要性,加强检验方法转移和方法确认过程,保证检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微生物计数检验方法验证理念逐渐提高;《中国药典》2015年版更加强调检验过程控制,并将方法验证修订为方法适用性试验,其内容变化涵盖了所用的培养基、试验用菌、加菌方式方法、判定标准、检验方法及检验项目名称等,真正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达到检验方法、试验条件及判定标准的统一,使其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这对进出口药品生产企业更能够公平竞争。
3药品微生物计数方法的建立与确认
1、检验方法的选择。药品微生物在对其检查中,在选用检查方法时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确保检查方法的操作快速、简单;无论是试液制备、抑菌成分的消除还是在微生物计数方法的应用上,都要选择操作简单的方法,从而避免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受到损伤,或因操作较为复杂导致其出现人为污染。其次则是方法选择要适宜,在对药品微生物进行检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检查方法,例如加入中和剂、消除抑菌成分的方法,在选择时要避免对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造成损伤,同时要减少人为破坏。在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中要对供试品的处方工艺、用药途径及抑菌程度等因素均考虑全面,而在供试液的稀释度选择上,不仅要注意其样品的特性,也要认识到它在微生物限度标准中受到的制约。通常平皿法是微生物计数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首选;薄膜过滤法则多用于有着较强抑菌作用与较强溶液性的供试品中;最可能数法则多用于受微生物污染程度较低的供试品中。
2、检验方法的建立与确认。根据药品自身特性及所拟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其检验方法的可行、有效。未经确认的检验方法尚存在风险,表1是实验室进行的同一中药口服制剂采用不同检验方法的需氧菌总数结果,不同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实验室对本品种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其检验方法应采用1:100的供试液平皿倾注法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而1:10和1:50的供试液平皿倾注法方法不可行,故不适宜的检验方法显然未能真实反应样品的实际污染情况,最终造成结果的误判。
由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方法适用性试验变化较大,加大了工作量,为了简化试验操作,节省人力物力,又保证检验方法的有效,可在方法适用性试验过程中优先选择敏感菌株进行不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初步确定可行方法,再采用药典要求的其他菌株进行方法确认,最终确定最适检验方法。
3、中药制剂的特殊性。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检查项目取决于中药材/饮片的抑菌性、处方工艺、用药途径等因素影响。不同厂家同一品种由于生产工艺不同,所用中药材/饮片不同,其检验方法会有所不同。同一企业同一品种药品受中药材质量影响,不同批次的产品抑菌活性也有所差别,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检验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为此,检验人员不应简单照搬同一品种的检验方法,更不应根据药品名称功能而忽略了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应加强对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理解及重视程度。
4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样品的处理。在检验工作开展前,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将药物制备成试液,通常采用的制液方法有采用45℃的水将药物胶囊溶解,对比硬度比较大的药物采用均浆仪进行打碎处理。为了降低胶囊及药物添加物产生的药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浓度比较大、颜色比较深及药渣比较多的药物,在进行过滤后可采用稀释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存在非溶性溶剂的药物,应检查药物的活性,确保采用的中和剂对微生物没有毒害,即中和剂与微生物具有相容性。
2、加菌方式的选择。在2015版的《中国药典》中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适用性试验这部分内容变化较大的就是加菌方式的改变。药典规定在供试液中加入规定量的菌悬液,所加菌液的体积不应大于供试液总体积的1%,为了使操作更加便捷,可从适宜稀释度的供试液中吸取9.9mL的供试液,在其中加入0.1mL的适宜浓度的菌悬液,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整个操作过程对准确度和重现性要求较高,这也将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成败。
3、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对于有抗菌活性的药品,应及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有效的去除或灭活工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加大冲洗液体积;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并确认其有效性和对微生物的无毒性;采用薄膜过滤法;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应尽量注重操作方法的便捷性,保证操作方法对供试品中微生物污物的影响程度最小。
5药品微生物检查过程存在的不足
检验人员是首要因素。首先,专业知识薄弱。从事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人员多为非微生物专业,未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或相关培训,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检验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观察与判断,从而增加了检验风险;其次,检验人员检验意识不足。许多药品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理解不到位,忽略了药品检验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重要性;最后,人员培训不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技术的提高,检验方法的更新,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仍停滞不前,或脱节,无法准确的判断检验结果,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许多实验室忽视了内部质量控制,例如培养基方法适用性,试验用菌的质量控制,检验方法、操作过程的控制,仪器设备及实验环境的控制,人员能力比对等。
6结语
微生物检查方法不但能用于对非无菌制剂与原料、辅料等是否符合药典规定进行判断,同时也能作为质量标准制定的指标,并对其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因而通过对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来选择适用性高的检查方法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春辉.药品微生物计数方法及方法适用性探讨[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02):97-99.
[2]马德宁.药品微生物计数方法及方法适用性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0).
[3]刘素如.药品微生物计数方法及方法适用性试验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8,16(02).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