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1531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2例,全身麻醉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出现低血压者8例,全身麻醉组l7例,两组比较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4%)低于全身麻醉~-(27.3%),两组比较: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取得较好的麻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R74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5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临床上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该手术难度大、创伤大、失血量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多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低下且常合并多种疾病,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常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法,为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近年来的相关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8岁。ASA分级为Ⅱ一Ⅲ级。原发病为股骨头坏死者4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13例,髋关节骨折l0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58例,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2例,全身麻醉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原发病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方法: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病,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及出凝血时间,符合手术条件者择期进行手术。术前常规肌注100m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取侧卧位,患者在上,选择L3—4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清亮脑脊液回流后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1.5~2.0ml,注射完毕后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固定导管后改为平卧位,控制麻醉平面在Tl0以下,麻醉平面较低者视患者情况硬膜外追加1.2%利多卡因。术中患者给予持续面罩给氧。全身麻醉组先行桡动脉置管,成功后静脉滴注咪唑安定0.02~0.04mg/kg,芬太尼3~5~g、丙泊酚1.0-1.5m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行快速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呼吸参数设置为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呼出气CO2压力保持在4—5kpa。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术中常规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人路均采用经髋关节后外侧人路。
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1、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组其中1例患者穿刺成功后因脑脊液回流不畅改为全身麻醉,其余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全身麻醉组麻醉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于术毕清醒后拔管。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麻醉后低血压: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出现低血压者8例,经快速扩容或静脉滴注麻黄素后症状改善,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全身麻醉组患者有17例在诱导期出现低血压,经积极扩容治疗后症状改善,未使用升压药物,另有2例患者在放置骨水泥时血压突然下降,给予升压药和甲强龙后血压平稳。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3、术后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4%,全身麻醉组术后有9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三、讨论
临床上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是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应激能力较差,且多数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因此,对于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均较差。另外,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患者在麻醉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现象,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说明腰硬联合麻醉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中腰硬联合麻醉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4%,全身麻醉组发生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为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应激反应小,可减轻血小板的高凝状态。另外,对交感神经的阻滞使下肢动静脉扩张,血流增加,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局部麻醉药物本身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日。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腰硬联合麻醉操作难度较大,对老年患者麻醉平面不容易确定,容易出现麻醉平面过高导致呼吸抑制,而全身麻醉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总之,两种麻醉方式各有特点,临床只要加强麻醉监测,对症处理,均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登峰,王琦,罗耀文,张雪萍,李亚丽.右美托咪啶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曲马多镇痛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9)
[2]袁菊芳,陈正,邵东华.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6)
[3]徐姗姗,朴美花,王艳姝,刘楠,裴爱月,冯春生.异氟醚对Aβ25-35诱导大鼠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海藻糖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2)
[4]孙文琴,周爱国,莫洪,吴雪峰,潘道波.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烧伤换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07)
[5]孙川力,刘俐,张立君,张世彬,刘雪梅.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