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敏李解军任进(河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450015)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63-01
【摘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全体传染病医院职工HIV感染情况,探讨目前传染病院一线工作者在对艾滋病人诊疗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情况。方法是对全院605名职工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是全院HIV抗体阳性率为零。但对待体检后的检测结果,不同组的医务工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结论是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HIV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应关注从事艾滋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是全身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导致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致命性传染病。中国截止2009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AIDS患者102323例,报告死亡率49845人。AIDS如此广泛分布,大量增加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必然形成大批患者到医院求医,造成职业暴漏机会大大增加,医务人员感染HIV的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进行了艾滋病对医疗系统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为15.7%,比全国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中的艾滋病感染率还高0.2个百分点,其中护理人员的感染比例尤其高。锐器伤是医院职工感染血源性传播的主要原因[1]。其中针刺伤后可能发生的感染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乙肝病毒[2]。为了解医院在职职工HIV感染状况,共同探讨传染病院在职职工的感染防控情况,我们于2011年4月对全院605名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先将HIV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传染病院605名职工,年龄为18-60岁,随机分为四组:护理组256人、医疗组143人、门诊医技组110人、行政后勤组96人。
1.2方法:早晨抽血3毫升,采取人类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北京万泰生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
2结果
2.1全院605名在职职工的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2.2对这次体检结果,全院多数职工对检测结果最为关注,迫切想了解检测结果,并表示非常担心,表现为焦虑、恐惧、惧怕被传染上艾滋病,四组中,其中护理组215人,占84%;医疗组112人,占78%;门诊医疗组78人,占71%;行政后勤组50人,占52%。
3讨论
体检结果表示全院605名在职职工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说明在树立职业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认识HIV传播的危害,增加自身防护意识,掌握自身防护措施,在优质完成诊疗护理工作任务的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HIV造成的职业性感染。
近年来,由于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SARS和甲流、禽流感的出现与流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是传染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工作中,有可能被传染或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而出现被传染的情况,从而心理压力大。而从事艾滋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更为突出,社会各界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艾滋病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性工作,护理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一般职业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其身心健康。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也是在持续的高强度、高风险性、高压力下进行工作,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其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产生内心冲突,因此,也应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为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建立心理档案势在必行,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与治疗,调节影响其心身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如改善工作氛围、人岗比配,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等,最终达到提高对现实环境的心理承受力,缓解内心冲突,减轻心理紧张,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主动调适心态,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玲、陈露、莫兰,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情况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杂志,2009,3(9):635-636.
[2]陆晓燕、施海娟,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与防护[J].中国消毒杂志,2009,26(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