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辅食喂养现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流动儿童辅食喂养现况调查

李媛

李媛(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辅食喂养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在指导流动儿童家长正确的辅食喂养的工作中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分析辅食喂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调查对象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儿童系统保健体检的0-12月龄流动儿童。调查方法采用广州市儿童系统保健体检项目及父母或抚养人问卷相结合方法。在对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评价采用Z评分法。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216名儿童,其中收到有效问卷181份。对调查对象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按时添加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与流动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呈负相关。每日添加1次以上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谷类食物添加超过每日1次以上对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流动儿童辅食添加存在不及时问题,不良的辅食添加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对儿童身体方面的影响可表现为体重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

【关键词】流动儿童辅食添加体格发育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127-0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的对象选取在广州市海珠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儿童系统保健体检的流动儿童,在2010年6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生。采用门诊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样本。

1.2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研究。调查方法采用广州市儿童系统保健体检项目及父母或抚养人问卷相结合方法,在门诊对就诊儿童体检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对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出生史、疾病史等;(2)儿童体格发育评估: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Z评分和Kaup指数;(3)各类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率。

1.3评价指标

在对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评价采用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身高的Z评分法:把不同月龄婴儿的体重及身高与标准进行比较,换算成Z值,Z值=(实际值-相应月龄的标准)/相应月龄的标准差,年龄别体重的Z值(WAZ)<-2为低体重;年龄别身长的Z值(HAZ)<-2为发育迟缓。

1.4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儿童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16名儿童,其中收到有效问卷181份。在181个被调查对象中,男婴97人,女婴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5:1。出生体重最轻为2.5千克,最重为3.95千克,平均3.24±0.34千克;身长最小46厘米,最长54厘米,平均50.03±1.27厘米。与广州市儿童出生体重身长平均值相接近。

2.1.2家庭基本情况在181对父母中母亲生育年龄最小17岁,最大42岁,平均26±4.59岁;父亲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29±5.19岁。母亲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及中专最多,占70.8%。其次为大学及大专文化程度,占21%。母亲职业以个体户和在职工人为最多分别占28.2%和22.7%,其次为无业和公司白领,分别占20.4%和11.6%。家庭月收入方面中等收入家庭最多。在被调查的181个家庭中以直系家庭为主,即外/祖父母、父母及孩子一起生活着居多,占51.9%;其次为核心家庭,即仅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占47.5%;仅有1例为单亲家庭,占0.6%,无联合家庭。

2.2辅食添加状况

各类辅食中,谷类添加最早,最早出生即开始添加,最迟9月龄添加,平均添加月龄为1.4;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鱼虾蟹类最早3月龄添加,平均5-7月龄(见表1),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1]。

表1各类辅食添加情况

2.3辅食喂养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

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是否添加了某种辅食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按时添加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与0-12月龄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呈负相关。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方法,来评价0-12月龄儿童辅食添加频率和体格发育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添加1次以上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谷类食物添加超过每日1次以上对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具有正相关性。豆制品和鱼类辅食添加对儿童体格发育无相关性(见表2)。

表2儿童辅食添加辅食与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相对危险度

2.4家长的喂养态度在被调查的儿童中有9.9%的儿童很少或从不主动进食。有22.7%的儿童进食时间超过半小时,其中3.9%的儿童需要60分钟以上。有8.3%的儿童进食环境较吵,15.5%的有时会吵。80.1%的家长在儿童没吃完的情况下会倒掉剩余食物。有51.9%的家长在儿童第一次不愿意接受新辅食时会多尝试几次,但仍有29.3%的家长觉得孩子不喜欢以后就不再给这种辅食了。

3、讨论

3.1辅食添加存在不及时问题

流动儿童家长不注重及时添加辅食。认为1岁以内儿童年龄小,喝奶就行,吃不吃辅食无所谓。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发现我国儿童6个月以前无论身高体重都与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但6个月后就明显落后。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结果中显示有部分被调查对象9-10月龄才首次添加,如蛋类、动物肝脏类辅食甚至到11-12月龄才添加。还有些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辅食就是谷类、淀粉类食物,甚至部分流动儿童家长错误认为孩子太小,蛋类应该在1岁后才能给孩子吃。正是父母的这个错误认识,导致不少孩子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缺铁、缺锌、缺钙严重。给儿童添加辅食要遵循食物种类多样化的原则。

3.2辅食添加与儿童体格发育关系

不良的辅食添加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对儿童身体方面的影响可表现为体重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结果中谷类食物添加超过每日1次以上对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具有正相关性,可能与部分家长过早和过量添加米粉、粥等淀粉类食物有关,导致儿童奶量摄入不足,影响优质蛋白质摄取,从而导致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由于豆制品和鱼类辅食在0-12月龄儿童中添加较少,在本研究中未显示与体格发育有相关性。

3.3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进食行为的影响

大部分流动儿童体格发育不良都不是由于疾病的原因引起的,而是饮食习惯不良造成的,很多学者也持同样观点[2]。流动儿童家长往往将这一问题归咎于儿童,却没有考虑自身的喂养方式是否合适。儿童的饮食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如经济、文化和人员结构等)可成为不同家庭饮食习惯的基础。尤其在1岁以内家长的喂养方式将影响到儿童以后饮食习惯。有些流动儿童家长常常强迫儿童进食其结果可导致儿童对进食产生恐惧、紧张的进餐气氛,甚至造成儿童厌食和一些心理障碍。还有些流动儿童家庭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在儿童进餐时的环境较吵杂,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分散,进食不专心,影响进食量和饮食习惯的行程。家长在1岁以内辅食喂养的错误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养成偏食、挑食、任性等不良习惯,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偏食也有可能是家长自身的习惯引起的。当出现生长发育方面问题时求助于药物等其他方式,长期下来形成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进食行为及其所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影响将可能会伴随终身。

3.4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流动儿童家长的喂养知识来源与其周围的人和传媒,这部分的知识不尽正确,有很多误区。而通过专业咨询途径获取科学喂养知识的比例较少。可以看出对这些喂养知识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从侧面也反映出现行的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对流动儿童家长健康促进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将辅食添加问题的解决当作改善流动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基础,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中重视流动儿童辅食添加的临床指导,加强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监测,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喂养方面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正确的指导。积极引导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辅食添加行为,形成合理营养添加辅食意识,缓解与营养失衡有儿童健康问题。

同时加强流动儿童家长在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使之成为提高该社区儿童健康状况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健康教育的观点[3][4],将流动儿童辅食添加教育作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均有进行流动儿童喂养健康教育的义务,使健康教育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对就诊的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喂养辅食添加的健康教育。在体检和指导过程中,可随时了解流动儿童辅食添加情况,对流动儿童家长喂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促成其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使健康教育真正发挥促进流动儿童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云芬,赵艾兰,李莉,李金梅,胡颖,郭靖雯.昆明市五华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08-3610.

[2]朱安国,付立晶,谢思光.东莞市0-4岁儿童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对低体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57-58.

[3]郝波,赵更力,周敏,张小松,陈丽君.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农村儿童母亲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668-669.

[4]古旗,高铭云,李雅萍,韦献.城市农民工婴幼儿母亲养育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3):365-366.